记忆

鲍橒-科学记忆

科学解密记忆的本质

目录

  1. 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和记忆
  2. 人脑就是一个记忆体
  3. 学习可以以改变大脑
  4. 记忆的本质是一种联系
  5. 记忆的分类
  6. 什么是感觉记忆
  7. 什么是短时记忆
  8. 什么是长时记忆
  9. H.M.带来的启发
  10. 海马体和基底神经节
  11.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12. 解开超强记忆的奥秘–加强联系

科学记忆-01-科学解密记忆的本质

前言:

  • 记忆术课程 的差别
  • 了解 原理 ,=没有= 万能 的记忆方法
  • 遵循 原理 ,找到 个体 的最佳方法

一般记忆术更多的适用于一些舞台的快速表演。这里讲的是如何保持长效的记忆,更注重科学和实用性,也更贴近日常生活中的需求。

什么是科学记忆?

从脑科学的解决认识记忆的本质,揭示记忆背后的工作原理,分析可能对记忆效果产生重大影响的要素,将众多忽略的部分着重讲述出来,并且配上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说明,但是并不会强调单一的记忆方法。因为每个人的记忆都是独特的,不同的年龄段也都会有不同的特点。即使同样的学习方法用在不同的人身上,效果也是因人而异的。而每个人的能力侧重有所不同,所以说世界上不存在万能的记忆方法,但是存在万变不离其宗的记忆原理。

我们应该会记忆原理,并结合实际应用的场景,做到综合运用、随机应变。

心理上,首先不再惧怕记,这样的话就敢于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所以我们涉及的方法将会是许多种,有些时候更是几种方法互相结合。

因此, 充分理解科学记忆就不会再问怎么样才能快速记住什么什么,什么才是记住某种内容最好的方法。而是问自己有没有遵循记忆原理,有没有做好合理的安排,而且可以通过尝试自己的实践去问哪种方法是更适合自己的,哪种方法是能够让自己有效的提取回忆,最终自主选择、自主创新学习方法。

2. 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和记忆

比如,你学会了认表,那么 7 点一过你就知道起床了;妈妈也会喊你吃早饭,看似简单的对话,可能你已经在运用你学过的母语在进行交流;然后你会骑车出门上学,不用思索你就可以跨上自行车就走,那是因为你早就学会了骑车;前车亮起了红灯,你也会知道我要刹车停车,那是因为你从小就念过红灯停绿灯行的口诀;而且你根本不用看地图,你就可以很容易找到你的目的地,这是因为你每一次的往返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复习这些个地址位置信息。

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早晨,你的大脑无时不刻都在指挥着你的行为, 这是你反复学习和记忆得来的结果。这里的学习并不局限于这种正规的书本上的教育,而是指一切大脑在环境作用下的改变。

这种学习 可以是 主动 的,比如我们很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和课下的复习。但是,也可以是 被动 的,比如我们很多人常说潜移默化、受到什么什么熏陶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它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很多东西。事实上,我们的大脑中很多东西都不是我们主动学来的,而是我们在环境中自然而然获得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在说的母语。

所以 学习成果的体现就是记忆的一个形成 。如果说你学会了什么,也就意味着你记住了某种东西。因此, 在心理学看来,学习复习还有记忆回忆都是密不可分,或者说几乎就是同一回事

我们通常所指的记忆就是我们能够回忆起来的东西,比如我们昨天吃了什么,我们上次看这本书看到了什么位置了。但是还有一些个东西是我们其他的重要的记忆方式,比如说我们踢球踢得次数多了,会发现带球跑也很熟练了、传球也传得越来越准了,这也是一种很明显的进步,也是我们学习的一种结果。我们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我们自己足球水平提高了,但是却不知道我们是如何完善自己的动作的,或许我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问题。

2. 人脑就是一个记忆体

人脑具有非常强大的学习功能,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 大脑的可塑性

所谓可塑性就是可以改变的意思。我们常说某个人是可塑之才,就是说他可以被培养是可以改变的。这里的改变也可以发生在很多方面,我们知道如果说有适当的一个程序,那么电脑也是可以具备学习和记忆的功能,电脑是通过修改硬盘的数据而实现的,更准确的说是通过改变硬盘中的电信号的排列来实现的。 同样的道理,大脑学习和记忆也是通过改变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来实现的

3. 学习可以以改变大脑

img_20240212_164644.png

我们知道神经细胞是不可以再生的,所以如果大脑受到了损伤,那么这个伤害就是永久性的,也是不可以复原的,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细胞也会在不断死亡,那么人的智力也在不断衰退。但是, 如果你经常使用大脑的某个区域,那么这个区域的脑细胞的死亡速度就会大大降低,从而降低大脑衰老的速度,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进废退

一个著名的例子来自伦敦的出租车司机,伦敦的街道可以说非常的错综复杂,那里的出租司机需要具备高超的空间记忆能力,要记住两万多条的街道还有数以百计的路标。研究者利用核磁共振脑成像来观察 16 位出租车司机的大脑,并将他们与另外 50 位从未当过出租司机但是年龄相信的男性大脑进行一个比较,那研究者会发现,通过观察海马体大脑中像海马形状的这样一个部位,发现在出租车司机的大脑中海马体比另外 50 位实验对象更大。我当年其实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我完成蜂巢迷宫的挑战之后节目组对我的脑成像也做过这种类似的对比。换句话说,我们如果经常使用自己的空间记忆能力,那么海马体也可能会变得更大。

大脑就像肌肉,经常使用会更加强健,闲着不动就会日渐的松弛无力 。类似的研究在音乐家、双语翻译和杂质演员的大脑中都可以得到证实。

那么学习除了能够改变大脑的神经细胞的存活时间还可以改变大脑的神经联系 。像这样的一个突触联系。

由于单个神经细胞所能够完成的功能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大脑的任何思维活动都需要大量神经系统的协同活动,因此,在神经细胞的数量不改变的前提下,如果我们可以改变它们的连接强度的话也会增加大脑活动的效率。 那么记忆就是改变已有的神经细胞联系,并形成新的神经细胞联系的过程 。任何行为都需要大量神经细胞的系统的互动,而新的记忆的形成则是要改变这些神经细胞之间联系。

那么,美国著名的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坎德尔,他发现了为了形成稳固的记忆大脑会合成一个新的蛋白质进行一个新的突触的联系。

4. 记忆的本质是一种联系

img_20240212_164458.png

所以说, 记忆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联系。把我们以前没有关联的东西联系到了一起就形成了新的记忆 。这个道理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比如说,我们记住一个单词,实际上我们就形成了单词的拼写、发音还有意思之间的这么一个联系。我们记住了某个规则,那么其实我们就形成了"如果\那么"这样一个逻辑上的联系。如果我们记住了昨天发生的事情,实际上就是形成了事件和时间之间的一个联系;如果我们认识了一个人,那就是形成人脸、名字或者说个人属性之间的一个联系。

那么联系在一起的可能是两个元素,但也可以是多个元素多个线索。他也可能都是新学来的,但是也可能是有已知的元素参与了。所以说再比如说我之前在赠送课程里讲过的一个蜂巢迷宫的路线记忆,我们来看下图。如果对于一个整个的迷宫来说,那么太大量的信息显然是不容易取得一个适当的联系,但如果我们只是截取其中的一小段,如图所示,这样的一个关系就可以很紧密了。比如说我们跟甘字联系在一起,甘字的笔画长度结构与这段迷宫路线可以说是如出一辙的, 我们用一个常用的汉字就可以把他的这段要记的路线可以形成了一种很强的联系。那么这样一个简单的联系,但是实际上人脑不断自由扩充形成了复杂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记忆系统。

记忆术的编码也是一种联系,但是他的这种训练效果是需要靠反复的使用,然后他的这种联系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我们是没有办法自由去创造的。所以说,对于人的这种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太有利的因素。

5. 记忆的分类

img_20240212_165205.png

科学上,人们常常是把人脑和电脑做一个类比,把人脑执行的各种功能也统统叫做信息加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似乎可以说人脑是一个容量无限的一个超级CPU。而电脑的存储器有好几种,按处理信息的速度和存储时间来分有寄存器、缓存还有大家熟悉的内存、硬盘等等寄存器。

记忆的分类也有多种方式,但如果首先考虑按照类似电脑的这种来分,心理学上根据记忆信息维持时间的长短也可以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6. 什么是感觉记忆

img_20240212_165249.png

感觉记忆又叫做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后没有被加工的直觉印象,维持时间非常短只能以毫秒或者一秒来计算。

即使你当时并没有注意,但是他仍然会在你的大脑中留下一个短暂的印象。那我们举一个例子,例如你现在此时此刻正在非常专心的看我的视频,这个时候你老妈突然走过来和你说话,但是你并没有注意听也没有理会她,那很显然你妈妈对你的这种态度不是很满意了,她开始对你提高分贝,"兔崽子,我让你干什么了你听见了没有",这个时候虽然你可能并没有注意听妈妈的话,但是你仍然可能会记住她刚刚说过的内容,于是你赶紧回应道"听见啦,我这就去把阳台的衣服收起来"。当然啦,如果你仍然是非常继续认真听讲的话,那你的大脑还是很可能会遗忘你妈妈说的话,她也许就要对你发飙啦。

那话说回来你有注意到刚刚屏幕上闪过哪些图文信息吗?

7. 什么是短时记忆

img_20240212_165345.png

刚刚说完了感觉记忆,现在说一下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相当于电脑的内存。和感觉记忆相比,它拥有更长的时间进程和更为有限的容量。信息经过加工后短期地存储在短时记忆里面,他是可以慢慢调用的。但是如果你几分钟都不用,有可能就会遗忘或者被更新了。

大家都知道内存对于一个电脑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是限制电脑运算速度的一个关键部件,但是很不幸的是,短时记忆能力内存来计算机内存差距还是有点大的。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人脑能够短暂存储的这种信息量只是一个 7 +/- 2 的一个单元。也就是说我们普通人的言语短时间的记忆能够容纳的文字数量也就在 7 个左右,短时记忆能力很强的人最多也就是能够达到 9 个。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古诗一句一句的读每一句通常都是不会超过 7 个字。如果说,这种视觉空间的短时记忆容量会更加的有限,人大概能够同时记住 4 个物体的空间位置,刚刚上一页就让大家记住了四个物体的空间位置。

心理学家往往采用没有任何联系和规律的字母或者数字来测量一个人的工作记忆。在让他看了一眼或者是别人念过一遍之后他能够一次性的马上准确回忆出来的数量就是你的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显然,7 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对于大于 7 个的一长串数字来说我们其实也有方法。我们采用这种组块的策略,会让你记住更多的数字。比如这个电话号码,我们没有办法一口气记住 11 个数字,但是我们可能会把它分成 3 组这样就等于记了 3 个小块,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记忆负担。

8. 什么是长时记忆

img_20240212_171406.png

长时记忆就相当于电脑的硬盘,是记忆长久存储的地方,需要的时候才提取到短时记忆里,供进一步的使用。长时记忆可以维持数分钟或者若干年。

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叫做记忆的巩固。记忆一旦巩固了,相对来说就没那么容易遗忘了。记忆的巩固是需要重复的。长时间的电活动会诱发化学变化以及神经细胞的结构变化,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强调要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是保证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换的关键。如果没有过度学习,我们只不过是会在短时记忆中学会了某个东西,但这个东西并不能保持在长时记忆中,因为这个转化的过程涉及到新的突触的形成和生长。这里相对比较缓慢的一个过程,通常需要几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干扰,那么就会对这个过程造成破坏,不能形成很好的新的记忆。因此,我们学习完一个材料之后,最好能够避免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习可能会对先前的学习造成干扰的新材料。

几年前,哈佛大学的一个心理学家教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有力地揭示了干扰对长时记忆形成的影响,他们首先让志愿者学习一个手指运动的序列,就像弹奏一小段钢琴曲,如果你在学习完这个序列之后,马上学习一个新的运动序列,虽然短期来看短时记忆都记住了,但是两个学习之间看上去没有冲突,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去看他们长时记忆的效果,志愿者完成第一个运动序列的准确性和熟练性都受到很大影响。但如果你在学习完第一个运动序列 6 小时之后再去学习第二个序列,那么你很可能同时很好完成两个序列。这个结果表明,我们需要好几个小时才能上新的记忆稳固下来。

大脑形成长时记忆的规律揭示我们,我们的学习不是越多越好越集中越好。相反,我们应该在一个时间段内学习一个新材料,然后去学习跟之前的内容没有太大冲突的材料。例如,我们大家学校上课的课程表通常不会有连续一个科目上两节的情况,我们应当留给先前的学习材料一段时间来稳固,转化到长时记忆中从而提高长时记忆的效果。

img_20240212_171437.png

如果通过信息获取的渠道来分,人的五感其实都参与了记忆。我们之前提到的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主要都是指的视觉和听觉。这是我们学习和记忆的主要信息来源。

尤其是听觉。当小孩子尚未很好的识字的情况下,听觉记忆往往是更为有效的。有研究表明同样都学会了加法,背诵过加法口诀的学生比没有背诵过的做题速度要快很多。而且我们其实知道听觉的瞬时和短时记忆的水平要好于视觉,对于自我加工能力不足的幼儿是很重要的一个学习方式。这也是为什么学会母语的听说要早于读写。

但其实我们其它的感觉器官也会学习,而且往往是无意识的。比如我们通过触碰玻璃杯或者纸杯我们就会记住软件硬的区分,又或者通过尝遍各地美食我们自身的厨艺水平也提高了,这些提高也是我们不断学习的结果,也是大脑保存记忆的一个结果。而且这些无意识的记忆信息能保持的更加持久,所以,虽然视觉和听觉的获取的信息量大,但我们也应当了解其他感知器官无意识学习的科学性。

9. H.M.带来的启发

img_20240212_171507.png

有一个例子,向我们展示了人的记忆系统确实存在完全无意识的记忆。

我们每个正常人都拥有强大的记忆能力,但是一个真实的病人他却不能再形成新的记忆了。1953年,27岁的一个美国人叫 H M,他是由于严重的癫痫发作,外科医生破开了他的头颅取出了病灶,其中包括大脑两侧颞叶内侧的海马区域都被取出了,手术成功地阻止了他的病的扩散,但是令医生们吃惊的是 H.M 从此失去了形成新的记忆的能力。他对小时候的事情手术以前的事情都还记得很清楚,但是手术后发生的任何事情他一点都记不住。有一位心理学教授研究 H.M进行了长达四十年的跟踪,但是H.M仍然还是不认得这个教授,只要一转眼的功夫H.M就忘记了他们曾经见过面,还像陌生人一样打招呼。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H.M在照镜子的时候也会逐渐对自己感到陌生,因为在他的记忆里自己还是一个 27 岁年轻帅气的小伙子,但是镜子中的那个人已经看过半百甚至已经白发苍苍。只有在每次照镜子的时候他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丧失了记忆,这个残酷的现实让他觉得非常震惊和愤怒,但你把他带到窗外看看外面的景色,他的这种愤怒就会很快就又消散。尽管记忆的丧失带给他个人生活很多麻烦,但是科学家在 H.M 身上取得了无数重大的科学发现,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记忆的本质的认识 。

最令人惊讶的是 H.M 虽然丧失了记忆,但却同样可以学习。跟踪他的教授发现 H.M 可以学会通过镜子来描述一个五角星的图形。这个任务其实非常困难,因为我们从镜子中看到手的运动方向和实际手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因此,为了能够准确画出这个五角星我们的手也要按照相反的方向来移动,这个困难其实你自己照镜子梳头你会感到是一种反方向很别扭,这是一个典型的手眼协调的任务,正常人都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够逐渐学会这个任务。但是 H.M 也能够学会,虽然说他坚持认为自己从来没有做过这个任务,也不记得自己已经练习过,但是他的成绩表明他的每一次练习都在不断的进步,而且进步的速度和正常人是完全一样的。这个发现提示了我们,H.M大脑中还存在另外一个学习的功能,否则他不可能学会这个技能。

后来科学家还在他身上测查出了很别的技能的学习任务,他都能够顺利完成。

10. 海马体和基底神经节

img_20240212_171537.png

这些发现综合起来告诉我们,人脑的记忆并不是单一的功能模块,而实际上包含了很多不同的系统,除了海马之外,大脑一定还有别的区域来负责这些技能的学习。

科学家沿着这个线索继续挖掘下去,结果发现,大脑中一种叫做基底神经节的脑区。就是这个位置这个叫海马体这个就是基底神经节。

基底神经节专门负责技能的学习。人脑的这个结构受损往往会导致帕金森症。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圣第亚哥的神经科学家开始研究海马受损的病人和帕金森病的患者,并对比他们在学习不同材料时的表现,他们发现这两类人身上存在完全相反的记忆功能。海马受损的病人不能形成新的记忆但是可以学习新技能,帕金森病的患者则完全相反,他们通常的记忆能力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学习新技能的速度则大大低于正常人,正常人经过50次练习就能学会的东西,他们则需要200多甚至更多的次数。

这个重要的发现发表在著名的《科学》杂志上,它第一次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表明人脑中存在不同的记忆系统,每个系统负责不同的功能。

11.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知识记忆) 程序性记忆
记忆的内容 知识和事件 技能和习惯
记忆的形式 知道是什么 知道怎么做
有没有意识 有意识为主 无意识为主
获得容易程度 很快获得 逐渐获得
保持时间 容易遗忘 不容易遗忘
运用的自动性 不容易自动运用 容易自动运用
记忆的灵活性 非常灵活 不灵活

在这之后经过近20年的不断研究,现在人们对大脑记忆系统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大概来说就是人脑的记忆可以分成两个系统,一个叫做陈述性记忆,一个叫做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主要是知识记忆,程序性记忆则是技能记忆。陈述性记忆记忆内容是知识和事件也就是说情境和语意,程序性记忆记忆的是技能和习惯。知识性记忆记忆的时候它自己可以表述出来记忆是什么,而程序记忆通常来说无法描述但是知道怎么去做。同时知识记忆还有些特点,比如它是有意识的一种记忆,所以说它比较快的能够获得但是它的特点是容易遗忘,也不容易自动的运用,但是它的好处是同样的一个记忆内容可以举一反三应用到其他场景。但是技能记忆往往是一种无意识记忆,是逐渐获得的,他的优点其实还是说最核心的优点还是不容易遗忘,容易自动的运用,但是他呢比如说你学会了一个技能但是你可能不能用在其他的技能上。

这里我强调下,技能记忆的获取方式往往是无意识的记忆,这个其实是我们这节课的一个重点,我们来看下下面的内容。

12. 解开超强记忆的奥秘–加强联系

  • 无意识 的方式加强联系
  • 充分利用的 碎片时间

了解了人脑存在两个记忆系统的奥秘之后,我们知道无意识的回忆会在无形中加强我们的记忆效果,形成长时甚至永久的记忆。

有意识的复习和回忆往往需要大块的时间,而如果是无意识的回忆,往往我们只需要一些碎片时间就可以不知不觉的完成。那我们该如何将一些知识性的记忆通过无意识的方式来加强联系最终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来不断的进行大量的重复呢??

我们知道记忆的本质就是联系是神经细胞的突触,我们可以在这里寻找突破口。那就是用某些办法来形成条件反射加强联系。我们这里用一些广告的案例来加以说明。

img_20240213_022040.png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很著名但是也是很古老的一个广告案例,1957年,美国有一个调研专家叫维卡瑞,他发明了一种潜意识广告就是来刺激人们在无意识状态下让大家接受一些信息的联系。他在放映电影的时候一部是正常的放映电影内容,另外一部放映机是在不间断的以每隔5秒钟闪现一个广告信息,广告信息就是请吃爆米花还有请喝可口可乐,消费者是在一个无意识状态下,他在看电影的时候他没有意识到背景画面实际上在闪现这些信息,但是他的潜意识里捕捉了这些信息。在当时的夏天他的这个测试取得了一个巨大的成功,从销量上来看,爆米花销量上涨了超过50%,可口可乐本来可能销量就多但是也上涨了1/6,所以说人们这样的结果应该说是引起了一个轰动,但是他的这个行为应该说这种广告行为也是受到谴责,毕竟他是一个可以说是利用人们这种无意识的状态下没有防备不道德的一个行为 。

这一实例说明人脑确实在无意识状态下形成了这么一个渴了要喝可口可乐,饿了要吃爆米花的这么一个联系,可能大家在看电影的时候也经常会有这样的一个行为,而且从销量变化来看,原本只喝可口可乐的人呢也更多的出现习爆米花的行为,爆米花和可口可乐形成了更强的联系。人在无意识下也确实加深了对某些事物的印象。

此外,为什么很多商家都会选择名人明星担任自己产品的形象代言人?其实所有这些商业的操作,都是为了在我们的头脑中建立一种条件反射和联系。本来一个产品非常的普通,我们对它不会产生任何的情绪和购买的冲动,但是,由于这个产品通过无数种渠道的广告轰炸和一个名人联系在一起,我们就形成了产品和这个名人之间的条件反射,从而将我们对他的喜爱转移到了这个产品身上,所谓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

商家虽然会采用一些比较极端的营销手段,但是往往背后也是很符合科学原理的。

13 本节要点:

  1. 大脑有可塑性,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好的记忆能力

    每个人的大脑都具有可塑性,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好的记忆能力。首先从思想上我们不用去惧怕记忆。

  2. 只有重复才能形成长时记忆,足量的复习或者经常用到或者不经意间想到的反复重复能使记忆更持久

    不要迷信什么捷径,没有只记一次就不会忘的,所以合理的重复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重复才能形成长时记忆。如果你没再刻意复习过也没忘,那是因为你已经在经常用到或者不经意间反复想到。这种近似无意识的重复也可能形成更持久的记忆甚至永久记忆。

  3. 记忆不是单一系统,知识记忆系统主要由海马完成,技能记忆系统则由基底神经节完成,两个系统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

    记忆不是单一的系统,知识记忆系统主要由海马完成,负责我们所有知识和过去事件的记忆,技能记忆系统则由基底神经节完成,负责我们学习各种的技能,两个系统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我们能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记忆,但是却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技能记忆。知识记忆学习比较容易,但也容易遗忘并且难以自动化应用。技能记忆学习较慢,但是能够长时间保持和自动化运用。知识记忆比较灵活,可以举一反三,应用到其它领域,但是技能记忆却往往有一定局限性,这些知识是我们对自身大脑的重要认识。

  4. 记忆的本质是一种联系,增强联系的数量或特征的鲜明程度,提高联系的有机程度,让它有更多的机会反复出现,有助于记忆的巩固和应用

    重点概说,记忆的本质是一种联系,一组记忆信息之间的联系可能有两端甚至几端,而提取回忆需要有效的线索。那什么是线索呢?线索就是我们形成的联系的其中一端。我们需要尽可能的让某一端特征更加鲜明,使它有机会更为频繁的用到或想到甚至是不经意间的重复,那么这一组信息就会更容易回忆起来,这种联系就会更强更牢固。

答疑

小白活:老师,你第一节课那个记迷宫例子我发现运用了图像记忆好像特别快,而且也记特别牢,我心里有点疑惑,面对我书本很有逻辑的知识,我还能用这些图像来记吗?我平时是归类知识然后按照类别来记,以前高中学过思维导图。问:面对很理性的知识能否用图像记忆法?假如能话我回忆知识时候会不会不太正常?

回复: 很理性的知识首先还是应该先理解再记忆,搞明白内部逻辑,这样回忆提取的时候也会更加自如,运用起来也得心应手。对于某些特征化的东西,图像的辅助也是可以结合使用的,但肯定不是全部情况都适用。

有反馈说过度学习的概念还不是太清楚。下面详细解释一下:

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教育心理学上的术语,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过度学习有利于识记材料的保持,但是也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不能一味的重复再重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限度的过度学习比刚能背诵的效果好,但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其保持效果不再增加。如学习四遍后恰能背诵,则再学习两遍效果最好,但再学习效果则适得其反。过度学习理论是由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H·艾宾浩斯提出的,主要含义是一个人要掌握所学的知识,一定要经常提醒自己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得到巩固。艾宾浩斯的“过度学习”实际上是“适度紧张学习”。

光辉岁月:大家记忆都没有回忆的线索,所以回忆不起来

回复: 回忆不起来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线索不够有特征,即联系的每一端都很平淡,没有足够强的逻辑性,没有联想,没有图像感,也没有情绪的起伏波动。所以我们应该试着用各种方法加强线索的特征,来强化联系,会更容易回忆起来。

乾:请问鲍队长是如何记忆围棋棋谱的,可否给点建议,谢谢

回复: 这个主要还是要看你的围棋水平了,因为棋谱的记忆需要在很好的理解的基础上才会容易记,水平高的棋手没有刻意去记,也能很轻松的复盘,低水平的棋手基本上没有能复盘的。决定这个临界状态的,往往就是围棋水平,记忆方法反倒不是最重要的,当然一些好的方法(比如像小说一样找到一盘棋战斗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即布局序盘中盘收官,这样会更容易串联),可以帮助尽早实现记忆一盘棋谱,但这个例子还是非常说明,死记硬背是不好的,有些内容要优先理解才能记好。

你不知道的五大记秘诀

目录:

  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 多次、高效的复习
  3. 秘诀一:分散学习能记住更多信息
  4. 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
  5. 秘诀二:以测代练会让你事半功倍
  6. 使用测验方法的注意事项
  7. 压力对记忆的影响
  8. 秘诀三:分组记忆能提高效率
  9. 化整为零、化零为整
  10. 情绪对记忆的辅助作用
  11. 秘诀四:实战演练能让你记得更牢
  12. 关于场景匹配的一个例子
  13. 秘诀五:科学睡眠也能提高记忆
  14. 科学利用睡眠

本节我们看到将原理运用实际层面的方式方法。

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img_20240213_022510.png

相信很多人都对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有所了解,100多年前,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自己为研究对象,对记忆进行了测量。他观察自己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把单词列表背诵下来,作为自己学习速度的这么一个量度,在一段时间之后,他在检查自己需要通读多少遍才能再一次背出单词列表。他发现了一些遗忘规律, 先学习的知识首先以很快的速度会被遗忘,这个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看到了开始时候遗忘速度是非常快的,然后会缓慢下来,而已经长时间记住的东西则很难被彻底忘记 。这就是著名的遗忘曲线。

很多人都知道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但是却不知道他也提出也" 过度学习理论 "。 结合起来理解就是一个要掌握所学的知识,一定要经常提醒自己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得到巩固 。当然,我们知道过犹不及,所以艾宾浩斯的 "过度学习"理论应该理解为"适度紧张学习"

2. 多次、高效的复习

我们知道,记忆的材质就是形成联系,要想形成联系就需要多次并且高效的复习,增加学习内容在大脑中的联系。正如卖油翁这个故事里边说的,“无他,唯手熟尔”。再难记忆的东西,假如你每天都能抽出时间来复习记忆,逐渐你就会发现自己慢慢已经攻克了看起来不能完成的任务。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也是说明了同样的道理。但是 要想达到更加高效的记忆效果,这里的多次复习也是有其奥秘和诀窍的,是要做到适度紧要学习的

接下来我们就逐一介绍记忆的秘诀。

3. 秘诀一:分散学习能记住更多信息

img_20240212_172929.png

首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根据你自己的经验,比如你要记 100 个单词或者考前准备一门考试的时候,你觉得是集中一段时间内重复多次的学习效果好,还是将学习内容分到不同的时段或者几天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好呢?相信每个人对这两种记忆方法都有自己不同的体会。

心理学家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教授让40名大学生志愿者在实验室里面学习88对英文-日文的单词配对。在这 88 对材料中,有的是集中学习的,前后两次间隔时间很短,有的是分散学习的,前后两次间隔很长甚至比如间隔也80个其它的单词。在学习过程中,研究者采用也我们前面所介绍的这种主动回忆的方法,让志愿者去做一个临场的测试,让他们回忆与其配对的日语单词,学习结束以后,志愿者在 7 天以后再回来测查,就是说他们在刚学完测一次 7 天后再测一次,看看他们是否还记住以前学习的单词。

研究者在这个实验中发现了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结果,首先他们发现在学习的时候集中组的材料学习速度非常快,经过短短的几次学习他们就能够正确回忆80%的单词量,但是,对于分散学习的这组人来说呢,记忆的效果却很差,他们学习结束之后大概只能记住45%。这似乎表明集中学习确实能够短期提高记忆效果,这个也可以看到这个集中学习短期提高,和我们日常经验非常吻合。我们大部分人在背单词的时候,一般来说重复背几次也可以很快记住了,一个小时下来也通常能够背好几十个单词。

但这个研究最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在 7 天以后,这些再回来测查时的成绩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于分散学习的这个材料志愿者能够回忆的比例为35%,而集中学习材料志愿者能够正确回忆的材料从7天前的80%暴跌到了10%。这个研究的结果非常清晰和具有说服力,两种方法谁优谁劣也就一目了然。除了这个实验,很多别的科学研究也者一致地证实了这个结果。

4. 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

img_20240213_022544.png

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我们先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上一课介绍过的–人的记忆不是单一的,它包含了不同的结构和系统。

记忆可以分成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我们学习过程的成绩代表的是短时记忆,而学习以后的成绩是长时记忆。虽然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都表现为记住了某个东西或者能够回忆某个东西,但是它们的差别并不仅仅体现在记忆保持时间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形成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原理也有根本的不同。

人在看过或者听过或者专门学习过一个东西后,这个记忆可以在大脑中短暂停留一段时间,如果间隔时间短,那它还保留在我们的短时记忆中,因此你就能马上回忆起来。这样的学习非常轻松,短期的效果看来也不错,但是,这种学习训练的只是你的短时记忆而非长时记忆 。 因此,如果间隔的时间拉长,需要用你的长时记忆的时候你就没有办法回想起来了。

如果学习的时候能够间隔的时间长一些,你就需要想更长的时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回忆起来。 但是,通过这种努力学习而获得的知识就更加稳固,从而能够保持更多的时间。

集中学习虽然效果不佳,但是人们为什么总是不能觉察,还长期以来坚持使用呢?是因为集中学习具有很强的欺骗性,人们在判断一个学习方法是否好的时候往往就是根据自己学习时候的感受,如果一个方法能够让人很快记住一个东西,那么我们就感觉这个方法一定非常好。很多商业的这种学习软件就依靠消费者这种感觉来欺骗消费者,这些软件往往使用集中学习的方法,同时,在测查的过程中他们往往选择的不是主动回忆的方法,他们会给学习者提供各种各样的提示和回忆线索,从而帮助学习者很快学会一个东西,这种学会的感觉非常美妙让我们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因此也就不自觉地爱上这个学习软件。殊不知,这样的学习就好像在吃一个裹上糖的毒药,虽然吃着感觉良好,但是毒害无穷。

人们通常还有一个错觉,就相信如果自己现在在记得某个东西,那以后也一定能够回忆起来,也就是说,人们往往高估自己的记忆能力。因此,如果你在学习之后问他们感觉如何,他们一定会感觉非常良好,如果你问他们以后能不能记住,他们也会相信自己以后能记住。用这种集中学习的方法,我们每个人都会感觉非常良好,我们也会对长期的记忆充满信心,然而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很好的这种预测未来的能力,我们的预测往往受到当前心理状况的影响。当我们感觉良好的时候,我们觉得未来充满希望,当我们遭到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也会觉得自己看不到未来,但未来却不是因为我们暂时的感觉而改变的。因为这种感觉对于我们准确判断未来记忆效果是没有用处的。

准确地判断需要科学知识的指导,需要我们不断对自己做严格的测查,掌握科学学习的规律。正是由于我们感觉很好,也以为自己以后能够记得,所以我们在下次学习的时候也不会太注意也不会花更功夫。很多时候这种感觉是下意识的,但是记忆的遗忘是非常快的,快得超出我们的想象和所谓的感觉。因此,经过长一点的间隔,我们就能够真实体验到这种遗忘的可怕的后果。

上面的例子让我们看到学习的过程的成绩只是反映了短时的记忆效果,而不是真正长时的记忆效果。虽然学习的时间都一样,看似轻松的集中学习只能带来短期的记忆效果,而分散的学习虽然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具挑战性,但同时也让学习的长期记忆效果更明显。

5. 秘诀二:以测代练会让你事半功倍

img_20240213_022609.png

我们常常有这种体会,比如我们在背诵一道古诗文,如果我们通过努力回想起来所背的内容,那以后我们再需要回忆的时候,可能就会用到上次回想时用到的线索,于是就记住了。如果因为想不起来就直接去翻书重新看,那么下次回忆时依然得重新翻书。再比如,我们往往对考试的时候遇见的那些题目记忆更加深刻,这些例子可以说生动的概括出测验对学习的这种促进效应。

这种在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这种加入测验,帮助学习者巩固已学的知识并提高学习效果的效应就是测验效应,也称为考试效应。 例如,研究者通过让一组志愿者在学习记忆时加入测验,而另一组志愿者则仅仅单纯进行重复的学习任务,然后两天后和这个一个星期以后都再让两组被试者进行记忆效果测试。结果发现,学习时加入测验的志愿者记忆成绩都要好于单纯重复学习的志愿者,也就是出现了测试效应。

在这里,学习和测验在心理学家眼中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为那样的巨大的差异,相反,它们都是一种普通的学习手段,测验的目的是为学习,而不是像我们平常理解的那样为了一个分数、一个名次或者一个选拔提升。测验和一般学习的差别就在于一般的学习中你已经知道了正确答案,你的任务就是记住正确答案,这个过程相对比较简单,相反,测验是不告诉你正确答案,你需要通过思考和努力回忆来得到这个正确答案,这个过程相对较难,需要更多的大脑资源。但是这样往往能够激发我们学习的动机,并且实现长久记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学习过程往往比较枯燥,也很容易分心,而考试的时候往往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这就是由于两种学习方法对大脑的挑战程度是不一样的。适当难度的挑战会更大限度提高大脑的这种参与程度,并保持注意力。

测验过程中我们更多的要进行主动的回忆,什么是主动的回忆呢?我们平常学习就是 apple-苹果、苹果-apple,而 主动的回忆就是让你根据苹果这么一个线索来回忆一个单词 apple 或者反过来 。这就像我们平时的考试,但是使用的是填空题而不是选择题。主动回忆显然比简单背诵要困难很多,但是这种相对困难的学习方法却可以带来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背诵是建立也正确的一个联系的方法,而主动回忆则是修正错误联系的一个方法,两者相互配合双管齐下才能取得持久的学习效果。

简单的记忆知识能够增加联系的强度,而主动回忆除了能够增加正确的联系的强度以外,还能够消除或者消弱错误的联系,从而减少干扰。这样主动的回忆就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共同提高也记忆的强度和准确性。

几年前研究者在训练大学生学习一门新语言的时候,就充分利用了测验的手段来提高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单词和读音的时候让志愿者做一些听写的测查单词选择测验这种等等方式,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志愿者的学习的挑战性兴趣,最后也得到了很好的成绩。更有意思的是他们不但在当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六个月以后他们再回来测验的时候还能记住大部分的学习内容。

6. 使用测验方法的注意事项

  • 及时反馈
  • 测查全面
  • 适当难度

进行测验的方法也是非常容易实际操作的,除了某些通过电脑程序设置的这种标准测验之外,你还可以有很多简单的方式,比如在实际学习中,你可以把正确答案背面朝上放,这样可以很方便在过程中及时核实正确的内容。使用测验也不需要非常正式,你不需要掐表,不需要说专门找一个时间,也不需要严格的评分,它也不必在我们学习一段时间以后才进行,而是可以时刻融入我们学习的过程之中。

有道题绝大部分人选择也学3次自测1次,然而更正确的方式其实是学1次测3次。

使用测验的方法需要注意几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使用测验的时候需要得到及时的反馈。 因为在记忆还没有稳固以前,主动回忆很容易回忆错误的答案。因此,及时反馈非常重要,很多研究都发现,如果能够及时纠正错误的这种答案这些错误的东西就不会被大脑记住,也就不会干扰学习。但是如果没有及时的反馈和纠正,错误的答案可能就会被大脑当成正确的答案记下来,从而带来消极的后果。 第二是测查要尽量全面。 比如有的单词有好几个不同的意思,如果你的测试只是测查了其中的一个概念,你就可能只记住其中的一个内容。同时由于记住会导致遗忘,不全面的测查可能只加强也对某个意思的这种记忆,但是同时也加速也其它的内容的遗忘。所以,在你主动回忆的时候,你需要回忆出所有的意思,不要遗漏,否则以后再想加上就更加困难了。 第三 ,在实际的考试中,出题者为了增加难度,往往出一些偏题和怪题,而对于那些个重要的知识点他们往往认为这是大家都理所当然应该掌握的,所以在测验中并不会出这些题目,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大家记住了一个细枝末节的内容,而遗忘了真正重要的内容,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尽可能 选择难度适当的这么一个测试在开始的时候你应该 选择那些检查你是否掌握了某个知识而设定的测试,也就是所谓的 掌握性测验 。当你 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你可以 选择一些难度较高的甄别性的测试 。有的学生和老师不太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盲目追求测试题的难度,选择难题偏题和怪题,从而不但达不到促进学习的目的,反而阻碍也你对知识的掌握。

7. 压力对记忆的影响

img_20240212_173558.png

前面两条秘诀也能充分体现出适度紧张学习的优越性,从心理学上也很好解释,压力对学习和工作效率的影响呈现一个倒 U 型的曲线。适当的压力就是中间这个区域,会让人更加专注和高效,我们刚刚讲的合理的这种测试就是可以让压力处于一个最佳表现的状态。而第一条说的集中学习通常会出现在考前临时抱佛脚,往往此时大家都会感受到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大多数能感觉到压力的时候已经不是处于一个适当压力的状态了,因而总体上可以认为如果人感受到了紧张,工作效率是会有负面影响,这也是存在生理的基础的。

德国心理学家也通过一项实验来探究压力如何影响学习和记忆的。在实验中他们让志愿者假装参加一场15分钟的工作面试,以引起这些被试者情绪上的压力。在面试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在可怕的评审面前发表公开的演讲,在压力情境过后,他们这些被试者要进行学习任务,结果发现,当在压力状态下,被试者的学习任务成绩显著下降,那这其中的生理机制是什么呢?

当我们感受到压力时,体内就会产生这个皮质醇,这种名为皮质醇的物质会重新分配大脑的资源,导致作为在记忆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海马被分配到的资源变少了,反而使得其他脑区被分配了大量的资源,因而在压力状态下我们很难调用以前的经验系统来处理当前的任务。因此,当我们面临压力的时候,一定要科学的调节。比如,通过适当运动来缓解压力之后再回到学习的任务中去。

8. 秘诀三:分组记忆能提高效率

img_20240213_022636.png

第 1 课里我们也提到过人脑的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普通人的言语短时记忆能够容纳的材料数量在 7 个左右,短时记忆超常的人能够达到 9 个左右,也就是说你可以记住 7 个数字或者字母。这个数字相对来说是非常稳定的。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测试。

你如何在 一分钟内记住下面 14 个词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记忆方法,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自动的把这些词语分成四类来记忆。水果组、家具组、职业组,还有衣物组,在这里你使用的记忆策略就是 分组策略或者是称作组块

我们发现,我们把这种材料进行有意义分组的方式,记忆容量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例如,我们只看一眼大概能记住一个七个字母的单词,比如monitor,但是经过组块这个七个字母就组成了一个整体,从而就是一个加工单元,不是七个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加工七个这样的原材料。如果你的每个单词都是独立的,那么你这种组块的水平还很低,你还不能说出一句相对复杂的话。但是, 如果你组块的水平提高到以短语为单位或者一些短句的方式为单位,也就是形成了更高级和复杂的组块 ,比如, computer monitor turn into with 等等,那你的熟练程度就有了很大的提高,你能够理解来产生的语言的复杂程度就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样我们就可以记住一句复杂的句子, You can turn any old computer monitor into a spare TV with one simple piece of hardware–用一个简单的硬件你就可以把旧电脑显示变成备用电视机。进一步你还可以试着熟记某些常见句式,将整句话形成一个组块,你就可以很轻松地说出来,经过不断的练习,这些组块就不再是一个个的独立的单词,而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我们说出这样一句完整的话就变得更容易。这就是组块的神奇力量。

9. 化整为零、化零为整

img_20240213_022719.png

那么,分组块分段分类记忆能提升记忆效率还有哪些原因呢?我们来看一下采用这种方式记忆信息记忆的加工流程。

简单的概括就是,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

将一块大量的记忆信息分成若干个小的组块,再通过某种线索进行分段分类归纳 ,这样做之所以能够提升效率它的 核心关键是因为同一组信息我们是共用一个标签线索,由这个联系的一端可以回忆起的信息量不是一个而是一串或者一组,效率自然大大提高。 而且上节课我们也说过要提升记忆就要加强联系,如果一组记忆信息反复使用同一个标签线索,本身就会形成联系的反复加强,起到巩固记忆的作用。

大家可能会问,我们通常可以怎样对大块信息赋予不同的线索索引呢?其实这里我不想明确任何套路,应该说每个人的知识面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能够与已有知识联系的方式也都不尽相同,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我曾经在别处提到过记忆大段文字的字头或句首的记忆方法,也是将文字拆成若干小的组块,每个组块一个标签线索。

此外,按照逻辑或者时间顺序来分段也是很好的方式。可以用来记忆故事情节、演讲内容或是类似围棋棋谱这些前后有关联的信息。

此外,大家如果有使用微信的标签功能话,也是可以对常用联系人进行分组,同一组信息也可以几种分组方式同时使用。不过在这里我也强调一个我个人非常偏爱的标签线索,它的特点是通常可以较为频繁的无意识勾起回忆,形成永久记忆,那就是人的情绪。大家还记得问卷调查的最后一个问题吧?大家在回忆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事件,从填写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这种像考试得双百啊或者这种被挨父亲打啊这种最开心或者难过的事件,这种情绪顶峰会让人在不经意间反复的想起并且对比。

那么人的情绪为什么会对记忆起到如此在的辅助作用呢?

10. 情绪对记忆的辅助作用

img_20240213_022807.png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情绪影响记忆的科学原理。

在人的大脑中也有相应大脑组织掌管我们的理性和情绪能力。简单的说, 我们的理性系统是以前额叶为代表 ,它就像人脑的CEO,负责最高的更改功能,我们的学习和记忆很多时候都需要用到前额叶。我们大脑同时还存在一个 情绪的系统,它包括杏仁核和腹内侧额叶等很多大脑结构 。大脑的两个系统存在一个巨大的争斗,科学的研究发现,虽然有的时候理性能战胜情感,但我们人自身的 理性系统往往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很多现实的情景中,情绪往往是这场争斗的胜利者。

我们的大脑往往会受到本能情绪的影响,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便可以 利用情绪来帮助我们的学习和记忆 。说到情绪,我们就不免要提到著名的多巴胺这个物质, 多巴胺 作为大脑信息传导中的重要的化学物质, 它主要直接影响大脑的情绪和感受。如果多巴胺释放增多,那么人就会感到快乐和兴奋。除此之外,多巴胺还控制我们很多的高级功能,包括集中注意力、抑制不想要的念头、更新头脑中的想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等等。 可以说,没有多巴胺人类就不能进化到现在这个程度。研究发现,多巴胺为我们的学习和记忆提供也重要的基础,适当水平的多巴胺能够提高我们学习的效率。比如2004年,<科学>杂志发表了另外一个重要的研究成果,研究者通过给志愿者服用一个含有多巴胺激素的药物,结果这些人的学习速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目前还不清楚这个方法会对大脑产生什么样的副作用,也不知道它对不同的人是否有同样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弄清楚这些问题之前,我在这里要警告大家不要擅自服用药物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但是可以预期的是,随着将来研究的不断发展,提高大脑学习效率的手段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效。

与此同时,了解了多巴胺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可以让我们采用一些相对更加安全的方法来提高多巴胺水平。比如,当我们 处在一个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 下,大脑多巴胺就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就让我们的学习变得轻松而富有乐趣,不仅学习效率有很大的提高,并且也能够持续更长的时间。

现在人们还发现大脑中有两种多巴胺的通路。其中一种, 正通路 ,就是如果在我们做对了事情的时候就会强化我们的行为,相当于所谓的“胡萝卜”的机制;另外一种是 负通路 ,就是在我们做错的时候阻止我们以后犯重复同样的行为,也就是“大棒”的机制。这两个通路都可以让我们学习,因此大脑需要采用大棒+胡萝卜的政策能够让我们的学习更好。有趣的是,由于受到不同遗传基因的影响,在不同人的大脑中这两条通路的学习效率并不是完全一样,有的人理适合正的通路来学习,也就是你需要不断强化自己做的正确的行为,而有的人更适合用负通路来学习,就是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爬起来。之前提到的考试效应也说明人的情绪状态被合理调动,会使得回忆的时候的线索更加丰富有效。有些时候为了让这种感觉更加真切,我们也可以用情景模拟的方式来让记忆更牢固。

11. 秘诀四:实战演练能让你记得更牢

img_20240213_022833.png

刚才我们说了, 大脑的回忆是由线索所引发的,就是从这一端找到联系中的另外一端。因此在我们自己认为是在努力回忆的时候,赎回的情境线索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学习的情境和测试情境能够保持一致,这样当在你测试需要回忆的时候就更容易通过测试的情境回忆起当时学习的情境,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线索触动一个记忆。这个记忆又变成线索去触动下一个记忆,这样一步步追踪到我们真正需要的记忆。

比如,有时候我们忘记把钥匙放在什么地方怎么也想不起来,这时候旁边的人会告诉你别着急你再想想,你回家以后都作了什么事?于是我们就会像过电影一样把过去那段时间发生的事细细地回忆一遍,在这个回忆的过程中我们就会慢慢想起来,噢,原来钥匙让小王拿去配了。我们能够逐步回忆起来某个事情,就是因为我们前面的线索不断引发后面的记忆,而且我们把这个情境带入到了当时的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学习情境和测试情境保持匹配和一致也就增加了我们可以回忆的线索,从而更加有利于我们大脑提取回忆的内容。

下面这个例子或许能够帮助你更加明白学习和测验之间的情境匹配对记忆的重要性。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徐克导演的《梁祝》这部电影。电影中有一个情节能够清楚说明学习情境线索对于我们记忆的重要性。梁山伯为了能够考取状元学习非常刻苦,真的是做到了头悬梁锥刺股,为了让自己不打瞌睡,他把自己的头发悬在一个横梁上,如果不小心睡着了头就垂下去,那么绳子扯着头发的剧痛就会把他惊醒,从而让他继续学习,学成以后梁山伯信心百倍地去参加科学考试,前面的答题都非常顺利,结果到中途却被一个题目所止住,这明明是一篇背过的文章,但是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苦恼中的梁山伯突然灵机一动,他使劲扯自己的头发模仿自己过去学习的情境,这招果然非常管用,一时间思如泉涌所有的记忆都浮现在眼前,他一手扯头发一手书写很快就完成了考试。从导演这个角度看,这个场面的安排显然是为了突出一个戏剧的效果,并且为后面的悲情做好铺垫,但是 从我们学习的角度这个例子却体现出线索和学习的关系,梁山伯学习的情境同当时的学习内容形成了一种联系,因此后来重构这样的学习情境就可以诱发出当年的学习内容 。现实生活中往往都是这样,也是为什么“故地重游”总能诱发很多早年的记忆,那一山一水、一花一草都是你回忆的线索。

12. 关于场景匹配的一个例子

img_20240212_174157.png

还有 很多很多的例子可以说明学习情境和测试情境保持匹配的重要性

比如说有个叫巴德利的教授就做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试验。他让被试者分别在海里和陆地上学习,然后分别也在海里和陆地上进行测试,看看是哪种方式学习效果最好。结果发现在陆地上学习海里测试以及海里学习陆地上测试这样的成绩远远要低于我们保持一致海里学海里测和地上学地上测的成绩。这个例子也生动的说明了情境模拟对记忆的促进效果,大家可以看到,情境一致时候的分数都大大超过10,不同的状态的分数都只有8点多,而且仔细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在陆地学习之后这个测试成绩还是要略好于海里学习的成绩,这个案例也很好的佐证了压力过大会影响学习效果,毕竟我们人类不是鱼,在陆地上肯定会更加轻松自在一些。

可以说恰当的情境线索会提高我们回忆的效果,让很多我们以为已经遗忘的事情又恢复到记忆之中。因此在学习中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些技巧来提高我们学习效率。

13. 秘诀五:科学睡眠也能提高记忆

img_20240212_174224.png

研究发现造成遗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干扰。刚刚学习的材料需要经过一个强化的阶段才能变得稳固,但是在得到强化以前记忆就会非常脆弱,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为了减少这个干扰我们就需要睡上理一会儿,关闭我们的感官停止接纳新的信息 。你什么都不用干也不会接受任何外在的信息,结果当然没有外界的干扰,先前的记忆也就有机会得到巩固。

我们可以让学习的材料在睡眠的期间自动得到加强和巩固,从而让新的学习知识能够长期保持在长时记忆里。

很多学生为了提高记忆水平往往牺牲睡眠通宵达旦学习,但 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在学习完之后马上睡觉 。还有研究发现如果在睡觉前喝上一口记忆的效果会更佳,因为酒精有暂时麻痹海马的作用,从而使海马不再处理新的信息,从而更好的降低外界信息对已学习内容的干扰,并提高记忆的效果。当然如果你不喝酒,千万不要尝试这个方法,同时也要避免打着提高记忆的幌子纵容自己喝酒,酒精成瘾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很多的研究都发现如果你 学习完以后小睡一两个小时 ,你的记忆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持。但是睡觉对人的记忆的影响还远远不止这个。

14. 科学利用睡眠

img_20240212_174349.png

大家知道记忆的本质是联系是神经细胞的突触。 科学家认为睡觉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很多激素,因此睡觉是神经细胞和突触生长的重要时机 。这就是为什么婴儿需要比成人多好几倍的睡眠时间。你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只是在睡觉而已,这个时候他们的大脑是神经细胞并没有休息,而是在使劲的生长,这对他们的大脑发育非常关键。

此外,研究者为了探索睡眠是否会影响突触变化,有个实验是用一种技术来观察小鼠运动皮层的树突棘。他们训练小鼠学习不同的技能,有些小鼠可以在学习后马上得到睡眠,另外一些小鼠则需要经历一段8小时的睡眠剥夺。结果发现睡眠可以引起新树突棘数的增加,剥夺睡眠则适得其反。实际上睡眠剥夺的影响是如此之强,它能压制额外训练的效果。即使当睡眠剥夺的小鼠得到对某技能的更严格的训练,但它们仍然比那些得到休息的小鼠学习效果是更差的。

研究发现与新学技能有关的神经活动会在睡眠时被重新激活 。这就是睡眠如何促成记忆的原因。他们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睡眠可导致新的突触的生长,因此如果我们能够给大脑提供一个睡眠的环境,这对长时记忆的形成非常有益。

不仅如此,很多研究的证据和我们自身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上睡眠不好,它会大大影响我们的记忆。因此,通过牺牲睡眠来学习更多的东西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策略,至少从长期来看它不仅不利于我们的身体更不利于我们的学习。

有趣的是我们都知道老年人的睡眠都比较少,科学家发现这可能是造成老年人记忆很差的一个原因 。如果你比较老年人的大脑和睡眠不足的年轻人的大脑,你会发现他们有些激素水平是非常相似的,而这样的激素水平会消弱我们的记忆能力。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没有睡好,我们的大脑就变老了。不同的是老年人上睡眠时间不足是因为他们睡不着,而我们没有睡好造成大脑变老很多时候是自己选择的。 因此,睡眠不仅可以保持长时记忆的过程中不受干扰,更重要的是睡眠还能进一步增强我们的记忆。

不错,睡眠都可以让你的成绩变好,这看起来似乎难以置信,但却是千真万确的科学发现。哈佛大学研究小组发现 如果在晚上学习,学习完后睡上一觉你的成绩能够得到提高 ,相反如果你在早晨学习,学习完以后不睡觉,虽然没有新的学习的干扰,你的学习效果能够保持但是成绩没有进一步的提高。这就是表明,在睡眠中,我们的记忆得到了提高。我们以前的观点一直认为睡眠的时候大脑就是在休息什么也没干,一个人如果天天在睡觉肯定就是在偷懒,但 实际上睡眠过程中大脑也一刻没有停息,还在重新组织和完善我们学习的内容。

讲到这呢,我也回想起我自己高考前的经历,我妈每次到房间叫我吃饭或者给我倒水来看我经常发现我是在睡觉的,当时她还跟我着急上火,说我这么懒这么能睡难道是都复习好了吗?原来其实自己已经无意间用到了这种科学记忆的方法,反正高考前我是睡的白白胖胖的体重也涨也10多斤,也顺利地考上也清华,成绩也确实比一模时候提高了快150分。当然我自身的个例不一定是绝对科学的,但科学上确实可以说,即便是在睡眠中学习仍然是在继续的。 但这并不是鼓励我们不学习多睡觉 ,而是鼓励我们要在学习后科学地运用睡眠来提高我们学习的效果

科学利用睡眠,这个简单而轻松的原则让我们的记忆变得更加牢固。这个原则与我们直觉完全不同,很多大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通宵一夜临时抱佛脚去突击,往往也可以取得一个过得去的成绩,但大家需要注意这样的学习带来的只是短期的学习效果,学到的东西很容易遗忘,从而失去了长期的作用。同时这样的学习也非常辛苦,不适合长时间使用。

本节课的主题都较为明确都是一些大家平时不够重视或者不了解的记忆秘诀,这里就不一一总结了,有重点感兴趣的部分大家可以自由回看。下节我们将重点介绍几种记忆方法,比较记忆术与科学记忆的异同。

答疑:

怎么分散学习?

回复: 如果我们真的想学会一项东西,不是我们反复集中在一个时间反复学个5遍10遍的,那么的话就算当时觉得自己记住了,但是这种效果未必是能够保持住的。不如说先学个2遍3遍,或者先看一遍再试着自己再复述一遍,之后过一段时间再学一遍再测一遍。基本上可以说学过几遍后后边就可以通过测试来完成。

比如说你有3天时间,你可以把学习分散到5、6个时间段里,这样的话效果是最好的。

记忆术与科学记忆

目录:

  1. 生活中的超级记忆者
  2. 记忆力不等于脑力
  3. 记忆术是什么
  4. 正确看待记忆术
  5. 科学记忆法有哪些
  6. 图像记忆法
  7. 联想记忆法
  8. 理解记忆法
  9. 思维导图记忆法
  10. 科学记忆法的特点
  11. 科学记忆法的大脑机制
  12. 科学记忆法促进知识迁移,是创造力的源泉

1. 生活中的超级记忆者

img_20240212_174829.png

前两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更多相对偏理论性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会更多讲一些方法的东西,主要是会比较一下科学的记忆方法和记忆术之间的异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都哪些人被认为是拥有超常记忆力的案例。相信很多人都在电视节点上见到过所谓的超级记忆者,这些人中极个别是天生如此,大部分则依赖于后天的训练。

舍雷舍夫斯基是少数几个被长期研究过拥有所谓 摄像式记忆力 的人之一。这种能力在他于1920年代中期作为一个记者他参加某个新闻活动后被发现。当时这个活动不允许人做任何的笔记,活动之后别人都很惊叹他能一字不差地回忆起讲话的内容,而他本人亦为别人的惊叹所诧异,因为他原以为这是人人都有的一种能力。神经心理学家亚历山大.鲁利亚在长达 30 年的时间里对舍雷舍夫斯基的记忆力进行了很多研究和实验,证实他的确能够在数分钟内记住复杂的数学公式、大型数字矩阵乃至外国语的诗歌,尽管有这种超凡的记忆力,但是他的智力测验却结果平平, 可见记忆力与脑力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 。基于对他的这种研究结果,亚历山大.鲁利亚确定舍雷舍夫斯基拥有一种非常强烈的通感特质,被称为 五类重叠通感 ,那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种感官信号的每一种都能触发其他的感觉。比如他听到一段音乐就会同时感知到某种相应的颜色,而碰触到某种物体就会引发味觉感受,利用他的通感能力制造出的幻觉他可以具有更强的记忆能力。我们在前面的课程已经解释过了超强记忆的奥秘就是加强联系,他也许天生是具有超能力,也许是自发地运用了这些记忆原理。他也会采用一些 联想编码 ,他自己说过, 数字 1 就像是骄傲而健壮的男人,2 是高贵的妇女,3 是垂头丧气的人, 6 是肿了脚的人,7 是留着一字胡的男人,8 是肥胖的女人,像一个袋子里又套着袋子这个8,而 87 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胖女人旁边站着一个捻着自己胡子的男人 ,这是舍雷舍夫斯基自己的说的话。

他种活跃的想象力协助他的记忆,可另一方面这一天赋特质也常常制造多余的只会分散注意力的幻想和感觉。同时他也存在记忆弱项,他在记忆没有文字对应的东西和人的长相时感到困难,长相在他眼里是变化不定的,有时他也有阅读困难,因为书上的字会让他引起困惑的感觉,如果他在阅读的同时吃东西就更糟了,他本人举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有一次他去买冰激凌,他走到售货员那里问都有什么冰激凌,水果冰激凌售货员说,可好说话时候的语气又让舍雷舍夫斯基感觉好像有一大堆炭夹杂着黑灰从她嘴里跑出来,这种回答他就再也没有兴致去买冰激凌吃了。他的记忆是非常牢固,过若干年之后仍然能够想起记住的东西,发现自己的非凡能力之后,他也时不时给人做记忆表演,但记住东西会让他不舒服,有时为了摆脱所记住东西的困扰,他就把记忆写在纸上然后把纸烧掉,以期眼前那些字烧成灰就能彻底忘掉,据他自己说他晚年做到了只要有意识地渴望忘记某些事就能从记忆里将其抹去,听起来非常神奇啊。

这个人应该说也是过目不忘,也许在极个别人的身上是存在的,但我们很难学习复制,接下来我们再看另一个案例。

img_20240212_175003.png

下面这个案例就相对容易理解了,就是我们常见的所谓记忆大师。

英国人多米尼克是拥有多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记忆奇人。2002 年 5 月 1 日,他挑战准确记忆 54 副扑克牌的排列顺序。54 副扑克去掉大小王后共有2808张牌,每张牌仅仅能够看一次,这是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对人类记忆力极限的一个挑战。结果多米尼克花了3个多小时来一张一张地记忆这些已经被洗得非常均匀的扑克牌,然后用了一个小时来对自己大脑中的记忆进行整理,最后多米尼克花了4个小时来准确回忆出这2808张牌的顺序,吉尼斯世界纪录允许有 0.5% 的误差,也就是说可以有14张牌的错误,结果多米尼克在这个2800多张牌中只错了8张牌,成功获得了这个被称为“记忆马拉松”项目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许多人可能会以为多米尼克从小就是记忆天才,然而事实上却恰恰相反。多米尼克从小就患有阅读综合症,以及注意缺陷障碍症,是一种儿童多动症的表现形式,记忆和阅读都有困难。他的超级记忆能力来源于后天的勤奋训练,他训练中使用的一些主要的策略包括:集中注意、发挥想象、建立联系、形成结构、借助编码,结构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记忆宫殿。不过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训练对他的记忆力带来了提升,但他真正熟练的其实只是与数学编码这些个记忆比赛相关的内容。世界纪录像是记扑克牌这些都是采用转化成数字编码的方式来记, 记忆术训练出来的能力并不具有迁移的属性 。和上一个案例中的奇人相比, 他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有足够的训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忆术大师

这两个人的例子说明,超强的记忆能力虽然有个别案例说明是可以靠天赋的,但绝大多数是通过勤奋的训练就可以掌握的。 然而共同点是记忆力本身和我们常说的智商并没有必然联系,记忆力更是不能和脑力混为一谈

2. 记忆力不等于脑力

其实,我们大家都非常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记忆力,而我们日常通过媒体听说的最多的可能就是记忆术训练了。如果我们在百度上搜索记忆术训练,我们看到有800多万相关的网页。这充分说明了大众对提高记忆的迫切需求。而如果我们去提高记忆相关的书籍,我们会发现绝大部分也都是教授记忆术的训练的,有些甚至还冠以FBI记忆术或是某某记忆达人记忆术等等标签,但是,这种记忆术的训练真的一种有效的、科学的提高记忆力的方法么?更有基者只是练了练记忆术就自称是脑力高手,不仅主打所谓的记忆大师,甚至试图混淆记忆力和脑力的概念。

大家看这里这个logo,World Memory Championships 原本翻译成世界记忆锦标赛,但是在中国却因为某些商业利益的驱使竟然直接篡改成了世界脑力锦标赛。大家再看这个 logo 中国脑力锦标赛,甚至已经直接无耻的把原有的英文 memory 直接改成了brain。这样哗众取宠的过度宣传实在是误导大量的家长和孩子去投身这些记忆术训练。尤其是对于处在上学阶段有大量学习新知识需求的人群,这个需求通过所谓的记忆术训练是无法满足的,即便参加比赛成了记忆大师,对于高考升学也没有太多本质上的帮助。

前面提到的两个人的案例也告诉我们,记忆力根本不等同于脑力。大家仍然可能会问,为什么记忆大师推崇的记忆术训练不能满足更为贴近实际生活中的记忆需求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记忆术到底是什么,所谓记忆大师的称号到底需要记什么怎么去记?

3. 记忆术是什么

img_20240212_175134.png

获得记忆大师这个称号需要在正式的比赛中做到以下 3 点:

  1. 一小时记住1000个无规律的数字
  2. 一小时记住10副打乱顺序的扑克牌
  3. 还有2分钟记住一副打乱顺序的扑克牌

要想达到这样的标准确实需要通过大量的记忆术的训练。一般来说,常见的记忆术也是符合记忆原理的,都是将要学习的、陌生的内容与自己的熟悉的内容建立联系,利用这种联系帮助记忆。在训练过程中首先就要记住一张至少一百位的固定的编码表,从 0 到 99 每个数字都对应着一个独特的图片。当然,这个编码表是自己可以决定的,我现在这只列出了几个示例,因为没有必要把全部的都列出来。比如这里边有象形的编码,比如这个3是耳朵、8是葫芦。更多的是谐音,比如14是钥匙、27是耳机、39是香蕉,其实我也在其他地方看到过39是三角的这样的编码。这些编码在你训练之前,你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替换的,中国人用的谐音肯定和外国人用的完全不一样了,普通话和粤语的编码也可能是差异巨大的。当然这个50编码成为奥运五个环倒是比较巧妙而且通用的。总之我不用列出全部编码,因为即便大家都是记忆术大师每个人的编码也都不一样,很多厉害的老外由于习惯了千位分隔符都是3位数字一进位一编码,他们的编码表就有至少1000组。 虽然编码是千差万别的,但他们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原理,就是当记忆一大串数字的时候,实际就是把这些编码对应的图片按照数字的顺序串联起来,然后在心理形成一个边贯的同时也很夸张的故事。

为了让故事中顺序性更强分段合理, 记忆术还会使用一个叫记忆宫殿的古老技术来辅助 。根据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 cicero 所记载,记忆宫殿的创始人是位诗人–凯奥斯岛的叫西摩尼得斯 Simonides of Ceos。记忆宫殿的本质上依旧是形成联系,这一方法对于记忆有自然顺序的这种内容尤为合适,因为在使用时它要求使用者按照既定的顺序来访问每个记忆桩的内容,用一个个你熟悉的场景反复训练来形成一个固定不变的顺序。所以每个人的记忆宫殿也都是因人而异的。但是和编码表一样,虽然在创建之初是可以自由发挥自主设定的,但是一旦开始训练成型就不再好随意更改了,不然你之前的训练就浪费了。那么, 人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就能够做到通过数字编码产生的图像和记忆宫殿的位置顺序结合,形成组合的图片故事,之后对这个故事进行复习记忆,利用我们大脑对于这种情景记忆效果比较好的特点最终来记住那一串数字编码。

可能大家觉得还是不够形象,下面我就以记忆术表演中常见的背诵圆周率来举例说一下记忆术是如何工作的。

img_20240212_175239.png

大家可以看到,比如我们要记住圆周率的小数点后100位,我们先把它分成5组每组20位,再把每组分成5段每组4位,这样的一个小段就是记忆术中一个地点桩对应的信息量。下面我们随意挑选两个小段详细来说明。

img_20240212_175302.png

例如1415,上一页如有人记住了我给的编码示例图,还记得14是把钥匙,至于15有的编码是鹦鹉有的人用的是月饼,八月十五吃月饼嘛,15我们就选鹦鹉吧,那么1415组合在一起就是钥匙在鹦鹉的嘴上叼着呢这样的一副画面,那么接下来怎么和记忆宫殿的地点桩相结合呢?我们试想每天早上醒来就先去洗手间,可能会按照位置顺序把洗手池、柜门、马桶、浴缸、窗台形成一个固定的顺序,这样一个洗手间就有了5个地点桩,1415是第一段信息就放在第一个地点桩,那么就是洗手池上形成了鹦鹉叼着钥匙站在洗手池上这样的一个图像信息。

img_20240212_175327.png

再比如4944这段数字,这组信息假设我们用记忆宫殿是客厅。我们可能按照逻辑顺序来排列地点桩,比如先去拉窗帘,然后接下来坐在沙发上,然后从茶几上拿起遥控器对着电视柜上的机顶盒一按,电视画面就打开了。4944的编码有人用过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44的揩音是石狮,这样一来电视里的画面就是天安门城楼前的石狮子。

通过这样的举例说明, 大家可以明白记忆术是如何运转的吧。这样的方法对于记忆随机数字确实不错,对于能够转换成数字编码的扑克牌等信息也可以适用的,但是对于大段文字来说就不那么好用了,因为文字的复杂多样性是一千一百个编码都完全覆盖不到的,而且记忆术的方式记住信息需要进行多次的信息转换,在回忆提取信息时效率也不高,不适用于需要对内容熟练理解应用的场合。

img_20240212_175358.png

在实际应用中,记忆术训练也被一些人用来学习英语。一上来二话不说也是先熟背编码表,大家看到编码,比如A是帖子、K是机枪而且是AK47、小写的r像是小草。常见的字母组合也可以编码,比如BL是谐音菠萝、CK是个大品牌,最出名的就是CK的内裤。于是我们记单词可能会是这样的,比如洛杉矶湖人队Laker英文怎么拼,lake我们知道是湖的意思,r是编码小草,湖边有颗小草就成了laker,但这样生硬的编码记忆显然还不好理解了加r或者er会产生人的意思的方式去记忆。因为理解记忆会举一反三,比如love是爱,lover 就是爱人恋人的意思。再比如 black,假如我们假设是一个英语初学者就一直使用记忆术的编码,可能会记成这样,一个菠萝BL,然后上面a是帽子,ck 是下面的内裤,这样的方式虽然非常生动形象,但是我们会发现,作为记忆线索的这个画面与 black 黑色这个词的含义本身没有任何的直接联系,这种对应转换完全是根据既定的编码表来进行的,并不考虑记忆内容本身意义。因此,记忆术虽然可以让我们记住 black 这个单词,却不能真正使我们理解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 在使用也会出现记忆提取慢的情况,很难达到语言流利脱口而出的要求

4. 正确看待记忆术

img_20240212_175550.png

所以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的认识记忆术这一特殊的让人又爱又恨的记忆方法呢?

首先我们承认熟练的记忆术使用者确实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记忆术记住大量可以编码的内容。这在很多场合都是十分有价值的,比如很多舞台表演等等。

但是通过记忆术所记住的内容往往是对真实记忆内容的严重扭曲,这带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你并不是真正的理解了你所记忆的内容,比如通过记忆术学到的英文单词根本无法用于流畅的对话和英语思维。

材料间本身逻辑上的联系在记忆中被破坏了,这会导致我们记忆内容的碎片化并阻碍新记忆的内容与自己先前的知识经验发生整合 ,而这种理解与整合是进一步对知识应用于创新的基础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记忆术学到的知识根本无法内线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与其学习记忆术还不如抄在纸上或者存在手机里更便捷。

因此在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的对于有效学习的研究中,记忆术从来都不是研究的重点,也不是任何一个心理学家和脑科学家会重点推荐的方法。

不过,我们也应当说记忆术作为一种辅助记忆的手段,在有些不需要对记忆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的场景中还是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例如,要按顺序背诵一些讲话内容或是需要记忆大量的数字信息等。在这种场景中,我们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准确的记住材料而不太需要深入理解其含义,就像是去参加记忆比赛,这里记忆术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记忆手段。

我和薛教授还有王昱珩我们三个的一个共识是 记忆术的训练弊大于利 ,除非你就是为了表演。另外这里我和王昱珩还想特别强调一点,就是记忆术僵化的编码表,还有记忆宫殿地点桩反复练习虽然能带来速度的提升,但 长久使用还不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 ,人们总是不会太喜欢一成不变的一个固定的套路。

5. 科学记忆法有哪些

那么究竟哪些方法才是更为科学的记忆方法呢?这里我为大家列出了几种比较符合现在认知与学习科学发现的规律的记忆策略。例如:

图像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

理解记忆法

思维导图记忆法

还有我本人格外重视也经常应用的情绪记忆法

下面我们就逐一简要说明一下每个方法的应用模式。情绪记忆的举例主要在第四节课我本人的记忆实例中详细说明。

6. 图像记忆法

img_20240212_175752.png

我们先来看图像记忆。

图像记忆顾名思义就是采用图像的方法帮助记忆,与传统的声音刺激记忆相比效率提高了数倍。图像记忆法是利用人们对形象化的情境内容记忆效果好的特点。大家知道其实记忆术也是一种图像记忆法,记忆的牢固程度是很好的,只不过缺点是僵化生硬而且偏离实际内容。 那么较为科学的图像记忆法还是尽可能的要让图像和实际产生关联。

例如,我们来看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大家可能觉得这很简单人人都会背,但如果你给这首诗赋予了一个画面感,高悬的明月,泛白的地面,甚至再配上像这样一个举头低头的动画效果。是不是会觉得更多的内容都有了回忆的线索呢?这样的一个图像记忆的方式是可以形成更为视觉听觉的联系,加强了联系也就加深了记忆的效果。

当然图像记忆还可以使用在很多场景,只要你发挥想像力产生一个和实际内容相关联的画面信息,都是可以提升记忆效果的。

其实我也是个爱做白日梦的人,脑海中画面感非常丰富,我甚至也听过一些打坐冥想的训练方式,但是这个我觉得其实似乎是有些极端了,我还是希望大家结合实际内容一边使用一边去改进效果重视实用性。

图像记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传说中的照相记忆,所谓的过目不忘。按照七田真的理论0-6岁的小孩有50%的人都有这种能力,12岁以后照相记忆能力已经退化,需要激活,图像记忆的训练就是最有效的激活照相记忆的方法。看过一遍就可以在脑海中回忆看到的细节达到过目不忘的效果。成人中很少有人拥有这种图像记忆的能力,因为小时候的照相记忆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持,长大了慢慢退化掉了。对此,我个人的理解是,没有必要追求这种遥不可及不切实际的东西。另外我本人也想说,这种图像处理的能力同时也是空间能力的重要基础。

7. 联想记忆法

img_20240212_175826.png

那么,利用事物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进行记忆的方法就是联想记忆法。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头脑中想起的一件事 又引起想到另一件事。由于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各种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在思维中,联想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是记忆的一种方法。联想就是当人脑接受某一刺激时,浮现出了与该刺激有关的事物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互相接近的事物、相反的事物、相似的事物之间容易产生联想,用联想来增强记忆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记忆的一种主要机能就是在有关经验中建立联系。思维中的联想越活跃经验的联系就越牢固。

如果能经常形成联系和运用联想,就可能增强记忆的效果。联想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按联想的规律就有这种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等。

那这里我举一个我认为最生动的联想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在围棋中有很多专用的术语来形容棋子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一步棋的落子位置信息。比如容易字面理解的大家可能知道叫吃、长、飞等,但也有些形状由于参与的棋子较多不容易定义于是也有一些很有趣的术语,采用联想的方式来命名。大家看这第一个形状, 围棋的术语叫做猴脸,因为这个形状的长度比例和猴脸相似,于是为了更好的记住这个形状,术语就直接把它联想成了猴脸这么一个生动的图案。那如果我们进一步做一些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就会很容易记住另外两个棋形的术语,再变长一格我们叫做马脸,而这个最长的中间隔了三格,刚才第一个隔一格第二个隔两格,那隔三格最长叫驴脸。当然这里边驴比马长一方面是棋形中驴脸的形状更少见,所以用词更夸张一点,当然也可能是因为驴的耳朵是不是比马长?

img_20240212_175849.png

此外我们也可以在对纯文字的内容展开联想。 许多诗集对联大多是按对仗的规律写出来的,此时就可以利用对比联想来记忆。比如杭州岳飞庙有这样一副楹联,写的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有和无是相反的,埋下忠骨和铸就奸臣是相对比的。相传这里埋着民族英雄岳飞的忠骨,后人由于痛恨奸臣秦桧用阴谋害死了他,所以用铁铸了秦桧夫妇跪像放在墓前。只要记住这副对联的上句下句也就不难凭对比联想回忆起来了。

img_20240212_175952.png

我们背律诗往往感到中间两联好背,原因就是律诗的常规是中间两句对仗。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种联想也能同时帮助我们加深理解,而理解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记忆方法。

8. 理解记忆法

img_20240212_180015.png

在积极思考达到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材料的方法叫做理解记忆法。

由于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理解是最基本最有效的记忆方法。理解记忆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的理解和进行思维加工。有些材料,如科学要领、范畴、定理、法则和规律、历史事件、文艺作品等都是有意义的。人们记忆这些材料的时候,一般都不采取逐句死记硬背的方式,而是首先理解基本涵义,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便保持在记忆中。

理解记忆的全面性、牢固性、准确性及迅速有效性依赖于学习者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接下来我们就举一个交通法规的一个案例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理解记忆法的一个具体的应用。比如在第四十八条中,一个原则就是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道路上,机动车相遇肯定是会有一定的风险,那这么多的细则规定了到底谁该让谁,甚至还有更多的条我都没有一一列全,这么多的文字信息如果说你是一字一句的去记那么是非常困难的,我自己都会觉得很头疼。但是如果我们 掌握了理解记忆的核心,就是理清它背后的逻辑 ,那其实只需要一个关键的原则就可以把它全部搞定了,就是保护弱势一方。比如说我们看第一条,我们肯定是要靠右行驶,跟其它车辆、行人保持安全距离。在有障碍的路段,当有障碍的一方已经驶入障碍路段无障碍方未驶入时候,要让有障碍一方先行。还有这个在坡道的时候,往往是要照顾相对有风险的弱势一方。所以说,理解这里边背后的一个原则,这些法条都会很容易的迎刃而解。而且大家如果在交规考试中遇到这些题呢,也都不会觉得再有什么困难了。

9. 思维导图记忆法

img_20240212_180137.png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思维导图记忆法。 思维导图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以辐射线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 。它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人们的想法。如引题、可见形象化式、建构系统式和分类式。它普遍地用作在研究、组织、解决问题和政策制定中。例如,如果我们要背诵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文,如果按照逐句背诵的方式,难度非常大,需要较长时间反复的练习,但如果我们对文章有了整体的理解把握,将其逻辑梳理为形势、法度、用人、回顾、道别五大板块,每一板块内容再细分具体的内容, 通过这么一个成体系的分段分类就可以将整篇文章化整为零,按照思维的顺序进行背诵 ,大大提高效率。同时,因为有了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我们也梳理了文章的逻辑结构,更好的理解了文章内容。

10. 科学记忆法的特点

img_20240212_180258.png

这些较为科学的记忆策略虽然在形式上各有不同与侧重,但总结起来都有着符合我们大脑加工规律的一些共同特点。

首先,这些记忆方法都很注意新记忆的内容与原先已掌握的知识之间的关系。强调使用已经掌握的内容来帮助新材料学习。

其次,应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将记忆的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有组织的记忆网络。这种记忆内容的网络可以帮助我们巩固记忆的内容。方便对记忆内容的应用。

此外,科学的记忆方法往往会倾向调用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将这些信息形成复合的编码,增强记忆的提取线索提高记忆效果。

最后,与记忆术固定的编码表不同,科学的记忆方法往往可以让个人独特的创造性编码体系得以充分施展。因为每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都不相同,因此我们利用这些信息辅助记忆新内容的时候,编码或是结构一定是个性化的。虽然这种个性化的编码看起来似乎没有统一形成规律,但是却是对于每个人来说最为高效的策略。

说到这我也先透露一下,下节课我也会在我个人的记忆实战案例中介绍一些特有的编码以及我产生这些编码的思路。

11. 科学记忆法的大脑机制

img_20240212_180338.png

既然我们说刚才那几种方法都是较为科学的记忆方法。那么其背后一定应该有着一些脑科学的证据作为支撑。事实确实也是这样的。 前面的课程已经为大家介绍了一些我们大脑系统中记忆的特点,下面我们通过这张图来看一下这些科学记忆法为什么是有效的。

从记忆的内容上来看,我们的大脑的有些区域例如海马后部、后部感知觉皮层等会存储记忆内容较为生动的感知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清晰生动的回忆起记忆的具体内容。例如前天在海边看到的雕塑的具体形状、质感等等。而一些较为靠前的区域例如海马前部、腹内侧前额叶皮层等则加工较为抽象与记忆内容主旨、概念较为相关的内容。如果我们学习的内容是较为新颖的,海马就会参与记忆的形成过程,帮助记忆的内容存储下来。而当我们需要记忆的内容是与先前知识经验比较吻合或是存在较大关联时,海马就会更多的与腹内侧前额叶 vmPFC 进行交互,将记忆内容整合到已有的知识网络中。

研究发现这种海马与腹内侧前额叶的共同活动可以使记忆得到快速巩固,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当我们使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时,通常都是需要将新材料与你熟悉的内容建立联系。比如说我们知道了一个新的位置,我们如何去记录它呢?我们通常都是是在这个新位置的附近看看有没有我们熟悉的已经去过的地方,比如说餐厅或注销场等等。那根据这种旧的位置的这种位置关系再去定位新的位置,这样的话呢就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记忆,因为此时作为记忆线索的材料都是你自己产生的,已经在你大脑里很好储存的内容,我们的大脑就可以利用先前知识经验的整合记忆模式,使得新学习的内容快速地得到巩固。

同时很多这些方法都包含有强烈的感知觉或情绪信息,这些信息也可以在记忆的提取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线索,方便我们回忆。

img_20240212_180419.png

例如,我们当记忆一些英语单词时,我们可以采用按照主题记忆的方法。比如我们想象出这样一个客厅的场景来把所有这些单词都装进去。这些要记忆的单词都是一些客厅中可以出现的物品,因为客厅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场景,因此当我们学习单词时,我们就不单单是加工这一个孤立的词汇,而是将它放在整个场景之中。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单词的巩固效果,同时也掌握了这些单词的应用场景。

12. 科学记忆法促进知识迁移,是创造力的源泉

科学的记忆方法还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

img_20240212_180631.png

比如说我们用词根的记忆法,可以通过一个词根 dict ,它是表达说的意思,但是引发出不同的变形之后,有比如指示或者表达等其它的含义。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范例。如果说我们把这种词根记忆法跟思维导图记忆法来做一个结合可以有更好的效果。

下面的例子主要展示了思维导图这种工具,是如何帮助我们将新的记忆整合到已有的知识网络中的。

img_20240212_180453.png

比如记住了 hand 这个词,我们就可以以它为中心构建出一个概念网络,覆盖与它相关的大量词汇。比如派生词 handle、handy,还有复合词 handwriting。如果把它的词根再稍加变形,还可以派生 command、manner、comprehension等等。对于这些个词汇的记忆因为它而变得更为容易,并且不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点,而是形成了一个有意义的记忆网络。

img_20240212_180511.png

为什么我们一直在不断强调要形成记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呢? 因为孤立的记忆或是知识很难发挥很大的作用。比如我们记住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顺序,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与之相关的时代背景、社会氛围等等许多有联系的知识,我们就只知道了这一事实而已,并不能从中得出任何新的有意义的结论。实事上,所有的创新或多或少都来源于对已经存在的内容的重新加工组合,只有当我们的记忆内容都是相互关联的,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意义网络,我们才能真正的利用这些内容产生新的创造,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提倡科学记忆而不是记忆术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通过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记忆术作为一种记忆方法的运转方式,也了解了若干科学记忆方法的作用原理,希望大家可以根据所要记忆的内容,结合前面两课所讲的记忆原理及秘诀,可以恰当自如的选择合理的记忆方法,之后我们也会在第五、第六课中重点实例的讲解学习生活中常见的记忆场景,将这些方法结合实际需求来使用。下节课的主题是我个人的记忆实战举例。

孩子的照相式记忆不一定要强化和保持的,科学上成年以后还保持的不一定有

导师实践"最强大脑"是如何炼成的

目录

  1. 我的记忆特点
  2. 我的迷宫之旅回顾
  3. 六边形的科学意义
  4. 蜂巢迷宫挑战规则
  5. 记忆方法1–编码+联想
  6. 记忆方法2–图像+联想
  7. 信息整合的重要性
  8. 我的盲棋之旅回顾
  9. 吉尼斯纪录诞生中的一局
  10.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1. 总结

前面3节课我们都讲了有关记忆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和基本的记忆方法。这节课我们就讲一下我到底是怎么样综合运用达到最强大脑的标准来完成那些个被认为是超高难度的记忆挑战。

1. 我的记忆特点

img_20240212_215456.png

我们先来讨论下我的记忆特点。

首先是我比较擅长 对大量记忆信息合理的分段分类分组块 ,使得每个组块的 特征 更加鲜明或者更加容易通过某种方式的反复来加强联系,并且引发回忆,容易 检索 到。

这里边也会结合到 情绪 的调动,使得情绪更加丰富更富于变化。总体来说呢,是保持一个 好心情 ,但是呢也可以把这个情绪上的 转折 当作是一种另外的标签线索,使得线索更加丰富。同时使人的精神状态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兴奋的状态。当然,这也可能是和我去做这些挑战的时候做的都是一些我喜欢的内容有关。

此外呢,由于我伏特 挑战通常都是要记住相当大量的信息,所以主办方通常也是在这个环节并没有为难我,并没有去给我限制时间,这也使得我承受的 压力 保持在一个最佳表现区域,不会有这种过于紧张的情况。这使得我在记东西的时候就可以 主动的慢下来 ,主动的 重复回忆加深记忆 。同时这种模式也会产生很好的 测试效应 ,记忆的效率也很高。

至于说采用的具体的方法,主要还是采用形象化的图相记忆。当然都会结合联想,但是其实这里面的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迷宫的路线图其实有很多可以考量的信息,可以揣摩出题人的思路。那围棋盲棋呢,就需要有很好的棋力作为基础。总之呢,这里边都是有很多的规律和一些个可以借鉴的模式,而且呢,有此时候我也会采用自创的编码表,自己喜欢的东西理解起来一定是最快的。

另外呢,其实还是要回到一个关键,那就是遗忘曲线。我们知道这种工作记忆又叫做短时记忆,遗忘速度是很快的,我也从来不会迷信自己的记忆能力,也是一定要及时的反复去主动回忆、巩固记忆,才能把要记的信息有效的转化成长时记忆,完成这个长时间的挑战。

那时刻保持谦逊正视自己的能力也是想要记住东西的关键。太狂妄是一定会忘的。所以我的这些个记忆特点呢,它背后的科学原理我在前面三节课上都有详细的讲述。但相信现在你们可能也忘也不少,所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再回去回看前面三节课,温故而知新,除了能加深记忆,也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2. 我的迷宫之旅回顾

img_20240212_215703.png

可能大家都很好奇,我是怎么来到最强大脑这档节目去完成蜂巢迷宫这样一个挑战的。那么现在我就来回顾一下,发生这一切的来龙去脉。

在我参加最强大脑节目之前,我的微博就已经加V了,当时有认证我是世界围棋盲棋第一人。所以节目组接触到我的时候就并没有怀疑过我的能力。当时我是在香港做围棋教练。去面试我的导演在我家和我下了一盘五子棋盲棋,他们很希望我加入到第二季的节目中。那其实我知道第一季的时候有一个盲填数独的项目, 所以当时我就跟节目组建议我可以挑战一个比填数独难几十倍的项目,项目的名字可以叫耳听八方 。就是我会挑战8种棋盘格类的项目同时盲打,可以有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五子棋、黑白棋、国际跳棋这六种正式的国际比赛的棋类,以及扫雷和数独这两种常见的单人项目。 由于盲打的信息传递通常都是靠有人报坐标来完成,我戴个眼罩只能靠听声音获取信息,所以可以叫做耳听八方。

当前从我的本意来讲,我肯定最想展示的还是围棋盲棋,但是节目组肯定会认为这样围棋没有人看得懂,即便是我提议了八个项目同时进行,他们仍然是觉得这样的项目都太小众,所以他们提出了一个项目就是迷宫。对于迷宫我也并不陌生。我当时在给学生上围棋课的时候,曾经给他们出过一个由黑白棋子组成的迷宫,类似这个图表示的这样的一个阴阳迷宫。就是从一个起点出发,我们按照黑子完了走一个白子这种黑白交替不能连续的黑或者白。也就是说,你走到了一个点如果发现周围的棋子都是和你同一个颜色,那么实际上就是此路不通啦。用这样的一个逻辑呢,是可以把迷宫和围棋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作为围棋人呢,我也是把这样的一个迷宫形式建议给节目组,希望可以让更多的围棋元素出现在大脑的节目上,然而结果却是节目组统统拒绝了我的建议,而是提出了一个蜂巢迷宫六边形的这样的一个迷宫形式。

大家肯定都是对方格的形式会比较熟悉,毕竟像北京地图这样都是东南西北横平坚直的。到了这个六边形里定义方向时无法套用生活中的经验,一上来肯定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会觉得非常难,我也不例外。其实我也是心里没底,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个项目。那当时有可能去挑战这个项目的,除了我之外,还有其他的人选,其中有好几个是练习记忆术的,节目组也不清楚我们到底谁的空间记忆最适合这个挑战,所以也是先做了一个只有19个蜂巢格子的一个测试版本道具,让打算挑战这个项目的人先去试一下。如果大家都不能完成的话呢,那就是说明这个项目太难了,这个项目就会被取消,也不用去搭127格那么大的迷宫了,毕竟做了白做浪费钱也是不好的嘛。

那当时节目组也是为了让测试的效果更加真实,在我到达场地之后,直接下出租车就戴上眼罩,把我拉进迷宫入口,并且并没有告诉我迷宫有多大,达骗我说好大好大,就是说要求我走出去记住路线,出来之后要在空白地图上画出你走的路线。我知道这主要考验的是记忆能力,要记住每走一格之后第几扇门是可以打开的。把这些信息串起来就可以形成路线,但对于从不练习记忆术的我来说,我当时还并不是非常有自信,毕竟我当时也不知道练习记忆术的人是不是会比我记得好。第一次初体验,走的路线就和图上所显示的差不多,外框形状是不规则的,是一条单一的路线没有分岔路。由于只有19个格,所以从第一格入口开始,走到出口的地方正好是18步,第19步就出去了,这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因为当时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情况,就是我站在每19格的大门,也就是出口的大门那里,推开门之后足足发呆了五分钟才走出去。当时跟我的导演很好奇我既然都走出来了,前面也都走的很快很顺畅,为什么会在这最后一步驻足停留这么久呢?这里我先卖个关子,后面讲具体方法时还会提到 。大家如果看过节目都会听过节目组说他们的人拿着地图在只有19个格子的迷宫测试版里锁门,结果自己走不出来的故事。其实19格确实也会让人慌乱了,但是如果你能处理好这种压力,像我那样敢于慢下来甚至停下来思考几分钟,要记住这些信息也是不难的。当时的测试结果就是,只有我一个人完成了两轮的测试,而其他人似乎边这个没有岔路第一轮都没能完成,可见迷宫还是很难的。

那么节目组为什么不肯做方格迷宫,而非要做一个感觉上更难的蜂巢迷宫呢?后来我接触了更多的脑科学研究才知道,这里面也是有科学意义的。

3. 六边形的科学意义

img_20240212_215817.png

之所以是六边形是和一项科学研究有关。

英国的一个研究者约翰。奥基夫早在1971年就开始了相关的研究,他用小鼠做实验测试哺乳动物自身的空间导航系统是如何工运转的。直到近看来研究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14年,他和另外两位研究者–这是奥基夫、这是来自挪威的莫泽夫妇,他们三个人一起分享了2014年的贝尔生物与医学奖。他们发现哺乳动物在寻找未知路线时,会停下来的每一个六边形的顶点位置进行思考行进方向。看过足球比赛的人应该对球员活动热点图不会感到陌生,大家看这张热点图。小鼠的活动通过热点记录下来,我们很容易看到,它会在这些呈现六边形排列的位置点停留更长时间。2017年,约翰。奥基夫还发表了题为《蜂巢迷宫为研究海马体相关的空间导航提供了一种新的测试方法》的论文,更加明确了蜂巢迷宫对空间能力的测试意义。 这些研究说明虽然我们人类的生活经验构建的地图都只讲东西南北四个朝向,但人的本能的定位系统却和小鼠一样是六个朝向的 。所以蜂巢迷宫和方格迷宫相比,恰恰可以屏蔽掉人们已有的定位经验,更深层的激发人本能的空间定位系统,可以更准确的评测一个人基础本能的空间能力。

我相信未来蜂巢迷宫会成为更具科学意义的一项大脑评测工具。

4. 蜂巢迷宫挑战规则

img_20240212_215848.png

那我们先了解一下当年我的迷宫的挑战规则。

首先我和那些被当作实验对象的小鼠一样,是在未知路线的条件下被放入这么一个127个格子的迷宫之中,开始没头苍蝇一样的乱窜。所不同的是,我是蒙着眼睛的。大家都会认为蒙着眼睛肯定难度提升了很多,其实这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可能在记忆过程中会造成一些视觉线索的缺失,但是好处也是有的,比如可以让我思路更加集中,不会被无用的信息干扰,容易强调建立心理地图来指导行进的方向,对于记忆真正有用的信息反而是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而且由于我之前围棋盲棋也经常是蒙眼进行,所以我在做任何可以蒙眼挑战的项目时,都不会感到害怕或不适。这也使我没有受到蒙眼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

这个项目规则的核心是要复原路线,我需要找到一个出口后再返回迷宫探索另一出口,并找到连接两个出口的最优路线。那这里呢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叫最优路线。大家看这张图是我正式挑战时的路线图,其中的红色部分就是节目组要求我复原的正确路线,节目里我用箭头标识的沙盘就是这样的。但这里呢,我有两个环节完成的是和本图稍有区别的,一个是地图的整体角度,在我脑海中构建的心理地图这个迷宫是要旋转90度摆放的,理由我会在下面讲方法时提到。这个倒没什么,另外还有一个区别却可能是有争议的,大家可以看到在这张图上,红色线是从这个位置过来,而我标出的路线呢,是从这里过来的,

img_20240212_215933.png

从长度来说,这两条线没有分别,都是两格的长度单位,但是我之所以选择我这条路线是最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这条路这里是直行,然后拐一次弯,拐两次弯过来,而他们给的路线这里要拐1,2,3,所以我认为我的路线更优,因为拐弯次数更少。当然这样的路线分歧也让后来在节目上验证答案时容易出现不一致,于是我还提出了另一个规则构想,那就是迷宫寻宝。

img_20240212_220020.png

单纯的走迷宫难免会让人觉得枯燥,所以我曾经提出了一个在迷宫中放圣火火种,我把它找出来,用它点燃最强大脑第二季的圣火,像奥运会那样这么一个设想。节目组起初是不同意的,也觉得再加入寻宝会让迷宫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但是在正式录制的前一天夜里12点,导演突然发微信问我,如果明天的挑战在迷宫中放四件宝物,分别是“最强大脑”四个字牌,要我找到并标出正确的位置,问我有没有信心能完成。我还觉得挺有挑战性,而且肯定是比单纯记路线要好玩,所以我就答应下来,于是这才有了最后大家看到的验证答案时只验证4个指令牌位置。

img_20240212_220043.png

有很多人说节目组的迷宫路线是难度如何如何大,其实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如果真的按照原先的规则,要求比对最优路线,那么有很多因素可以使题目变得更难。

比如更长的死路、更复杂的循环路、或者更难区分的最优路径。大家看,在原题路线的基础上,可以轻微进行一些改动就可以出现我说的这几点。比如这里可以出现一个更长的死路,

img_20240212_220058.png

还有这样很接近的循环路,左边右边都是很难区分

img_20240212_220111.png

甚至这样较大型的循环路,

img_20240212_220124.png

都会让人更难去筛选出最短最优的路径。所以可以说迷宫的挑战是要在短时记忆记住全部信息的基础上,在脑海中构建心理地图从中筛选出最佳的单条路线,然后把这条关键路线的信息转化成长时记忆,就是这个项目背后的逻辑了。

那么接下来我就讲一讲我用了哪些方法,一边行进一边记住这条关键路线的。

5. 记忆方法1–编码+联想

img_20240212_220141.png

在挑战这个项目之前,我对记忆的难度也不好判断。在那个19格的迷宫测试之前,我甚至都不知道迷宫会有多大、要记的信息有多少,所以为了预防信息量过大难以整理,我提前设计了一些信息分组的方法,或者说是类似记忆术那样的套路。

但我的编码方式完全是独特的,个人独创的,最关键是记忆术会针对记所有数字都采用一套固定的编码,而我这个完全是针对蜂巢迷宫的需求做了特别的处理,是一套迷宫专属编码表。当然这里还要强调的我们建立记忆的联系时,要尽可能的和自己熟悉特别喜欢的事取得联系。下面我先说一下我构建了一个什么样的编码表?

我得承认我是个超级球迷,以前也很爱玩足球经理这样的游戏,去执教心爱的球队。所以大家不要怀疑我率领最强大脑云之队的能力,我可以没有最强的队员,但我们一定是士气团结高涨、有战斗力的。大家不难想象我对于欧冠联赛–五大联赛和这些豪门球队的熟悉程度,所以我的编码就从我最喜欢的最乐于接受也最能调动情绪的内容而来。就是这些个陪伴我度过了青春岁月的球队组成了我的临时编码表,而且大家可以看到这里面还是有我自己能理解的规律。比如这一排24/34/44/54都是各自联赛中天蓝色球衣的球队,我90年代就是拉齐奥的球迷了,就是被当时那漂亮的球衣颜色所吸引。再比如这些25/35/45都是我一个铁哥们在各自联赛支持的球队。这样的编码完全是随心所欲,而且有个人特色的,自己使用起来上手很快,信息之间的联系更强、线索更多,情绪也会处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比如我最厌恶的一支球队根本都没出现,我也是怕弄脏了这张编码表,开个玩笑。

这套编码也没有记忆术动辄100个编码那么多,大家看只有5组,一共23个编码。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这里面没有11也没有55,这是为什么呢?

img_20240212_220202.png

大家可以想象,在蜂巢迷宫中假设这是一条连续的通路,当从一个门进入到下一个单元格时将会面对5个可能的先进方向,

img_20240212_220221.png

我们对它从左到右依次编号1至5,这样一个数字就表示了行进一步的路线。当然,一旦转弯进入再下一个单元格的门方向就变了。这也不要紧,因为我们可以跟着行进路线,每到一个新单元格,再从进入门的左手开始继续数12345。

img_20240212_220233.png

比如,我们第一步是这样,走了一个1那么下一步就是这样的12345。如果再走一个1就会形成一个循环路,回到之前曾经走过的位置。连续两个5也是一样的道理。出现这样的路线肯定不会是我们需要去记的最优路线,所以在刚刚的编码表上我们并不需要有11和55这样的编码。看明白编码的含义,我们接下来看一下我是怎么用编码记忆路线的。

这幅图就是我在迷宫挑战时的走的第一段路。我从中心区出来之后第一步继续向上直行,所以直行就是3号门,这个是3号门,第二步走这里,这个是4号门,第三步走这里就是5号门了。这样依次摸索,前前六步都没有分岔路,所以很容易整理出一个要记的路线信息,就是345224这样的一组数字,这组数字对应到编码表,就是西甲的塞尔塔队主场5:2痛击意甲的拉齐奥队。前两个数字是主队,后两个数字是客队,中间两个数字就是比分。

img_20240212_220248.png

足球比赛的比分确实也比较符合这些个不大于5的数字。当然,我当时的情绪变化也是很丰富的,第一段路转换成我熟悉的信息就是我最心爱的球队遭遇一场大败。

img_20240212_220307.png

不过呢,很多时候情绪的转折也来的很快。比如当时这段路线的后续遇到了这样一个分岔,这个节点正确的路线是去了方向,而这里的绿色线是个岔路,是个死路,只有两步,

img_20240212_220317.png

在这样一个分岔口,我准确的判断出这个方向没前途,奔着起点去了,所以我干脆就没进去,当时这种自信的情绪也让我记忆深刻。这样的一个标签线索也使我牢牢的记住了这里的一个分岔路口。此外补充一句,之前说有个19格迷宫测试版,我走了18步停在出口的大门前驻足思考,就是因为当时我是第一次使用这套编码,18步正好是3组6个数字,就是3场比赛, 3场所比赛的信息已经超过了短时记忆的极限,所以我必须抓紧回忆,争取将刚刚一次过的这些短时记忆的信息通过必要的重复整理转化为长时记忆,所以我在那里停了5 分钟 。因为当时我也是戴着眼罩,我不知道那里是出口,只是感觉风有点大,也不知道迷宫到那就结束了,以为后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路,我必须要进行这样的信息整理工作,也要审视我的方法是否可行。确信可以继续我才会往前走,才发现了那就是出去了。当时确实很意外测试版的迷宫就只有那么小,我说这些其实也是想再次强调,不要过于迷信自己不会忘,必要的时候就要慢下来,要保持谦逊。

6. 记忆方法2–图像+联想

img_20240212_220416.png

说完了编码加联想的方法,我也想说方法不止一种,而且很可能还会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比如我们看实际挑战过程中去第二个出口的这段路,

img_20240212_220429.png

这段路也是被节目组的出题人得意的称之为“毒蛇蜂巢”的路段,确定也是这次挑战中最难的一段路。其中一个难点就是路线就是路线的对称性。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的连续的三个菱形,

img_20240212_220439.png

其实你走哪一边分别倒不大,但是由于要求整理出最优路径,甚至我自己要求路线尽可能少拐弯,所以我基本上需要整合后面的路段的大量信息才能筛出最优路径。那么大家也可以看到后面这段路径其实也很有意思,就是这个节点 这条走出去的路和刚刚来的这条路有两步是完全一样的编码,

img_20240212_220449.png

就是红色的这两步,所以我当时在这里是犯了一个严重错误的,我本来是想退回到来的路线去确认之前的对称路段,怎么确定是最优路径,结果我人却走进了之前从没走进去过的新路线,而且一直走到第三步才发现是走错了路的。当时走确实确实也是懵了不知道自己走到哪了,好在我心理素质还算过硬,没有慌乱,因为也没有人知道我走错了,所以我先松心情随后花了足够长的时间又重新整理了一遍先前的路径信息,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

这样一个经历也让我意识到,编码的信息并不是所有情况都好用的。当不容易整理出确定编码或者两段路的编码很相像的时候,一旦自己犯了小错误很可能是难以察觉的 。于是我甚至在挑战的过程中临时决定改变策略,放弃了编码的方法。

我们来看后面的路段我用了什么方法?

比如,这段路,如果大家看了之前的赠送课会知道我曾经推荐过这种图像加联想的方法。这段路比较像一把剪刀,

img_20240212_220515.png

这样图像联想的方式可以规避之前说的编码方式的种种问题,并且也可以有非常好的记忆效果,因为图像记忆就是人脑最擅长的一种记忆方式。当然这种方法有难度,我也是走了好几次迷宫才敢单独使用这种方法,因为在蒙眼状态下,它需要使用者具有极强的心理地图的处理能力,也可以理解为空间能力的一种。那我们看,最后从毒蛇蜂巢路段出来直到第二个出口,刚才说的像剪刀的这个段路,另外这段路

img_20240212_220537.png

都是很适合使用图像记忆的方式。因为路线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有规律的,所以说到这呢,大家会发现,即便是对类似的记忆内容来说 ,也不是说哪一种方法就能很好的通用,我刚刚就解释了,我在蜂巢迷宫中其实就是好几种方法在综合使用。

7. 信息整合的重要性

img_20240212_220558.png

事实上更多的信息整合还可以使回忆的线索更加丰富,同一个材料、一个方法的线索回忆困难时,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留下线索引发回忆,形成一个立体的记忆网络。而我在完成蜂巢迷宫这样一个记忆挑战时,就构建了一个甚至可以多达5方面信息线索的记忆网络 。

按照我第一次使用这些信息的时间顺序排列,我来解释一下具体是哪些内容。首先我想到的就是这套编码表,就是整理每道门的编号完成19格蜂巢迷宫的初体验。而在第二次有复杂路线的地图挑战中,也是19格,我使用了一个正方向的信息,比如一个4、一个2这样的一个编码,它的正方向是不会变的,

img_20240212_220615.png

行进方向还是向上的。我们人脑习惯了正方向是直上直下的,我构建心理地图时也是这样,可以直上直下通过。刚刚我也说过我图把节目组的原图旋转了90度,就是因为那个图是左右直通的,但是我的图是上下的。人们都习惯了有指南针指北针,而没有什么指东针指西针,我也是靠着这个指北针完成了找出口的任务,拿下了这个项目的挑战资格。所以我脑海中的地图的信息也是要尽可能去记住的,当然不可能是很清晰的图像感,比如这么大的图是不可能去记住的,但是一个个小的局部、小的组块是完全可以用图像方式去记忆的。这个信息是可以和编码互相转化的,也是最主要的记忆线索来源。

此外,我还尝试构建了坐标系。像这样的,每一个点都可以有一个单独的坐标。有些极其重要的节点信息可以记住它的坐标,有了坐标信息,必要时我还可以数坐标去排查,甚至是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去数,去找寻丢失的信息。比如我在实际挑战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情况,是和之前节目组说的规则不一样,就是像这个图中两个问号的地址。

img_20240212_220630.png

节目组总是说迷宫的造价很贵的,不可能空出一个格子浪费,然而我在走的过程中确实是遇到了这种空的单元格,没有任何一个路线进去,当时我其实是非常怀疑的,主要是会怀疑是不是自己记错了,所以只能很仔细,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去数,最后还是认定节目组的规则没说清楚,能够有全面排查迷宫每个角落这样的能力,靠的就是我这些符合科学原理的记忆特点 ,合理的分段分组块,充分调动的情绪,慢下来放松心情,让压力处理适中的状态。同时若干这种记忆方法混合使用,图像编码联想理解、多重信息的整合使得整个迷宫对我来说不存在死角,因为蜂巢迷宫具有这种科学意义,我现在也在开发蜂巢迷宫这样的游戏。了解了这些记忆方法,大家都会知道迷宫并没有那么神秘,相信你也可以试着来挑战。

8. 我的盲棋之旅回顾

img_20240212_220650.png

说完了迷宫,再来说一下我的盲棋能力是如何运转的。

在我之前,其实也有很多的围棋界的前辈试图挑战过围棋的盲棋。我们知道围棋的盲棋非常难,曾经有这个只有神仙下围棋盲棋的传说,那我们是讲科学记忆的,我就不提这些鬼神的东西啦,但是我还是讲两个比较成功的真实的故事。

我国著名的前辈棋手陈祖德九段,也是新中国第一位战胜日本九段的棋手,他在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去尝试过围棋盲棋,不过他无法完成19路的大棋盘,而是下的上图这样只有11路的小棋盘。当然按照记载他是可以下完这样的小棋盘。此外不得不提的就是一个韩国人睦镇硕,因为他当时在韩国的一个围棋电视台的节目中创下了121手所谓的世界纪录,因为之前有一个日本棋手下了不到100手就出错了。我们也都知道韩国人很能吹,所以睦镇硕的121手在当时肯定被认为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

另外呢,我们也可以从棋盘的大小直观比较一下,其他几种棋类下盲棋的难度。 刚才我们看到围棋盘是 19 X 19 的大小,而且棋盘上的子会越下越满。那我们可以看到五子棋是 15 X 15 的棋盘,

img_20240212_220723.png

棋盘虽然不小,但是很有可能在前面几十手就结束了,一方连成五个棋局就马上结束,所以很可能下不满整个棋盘。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虽然一盘其的回合数还是不少的,但是棋盘都相对比较小,中国象棋也只是 9 X 10的棋盘,作为图像记忆来说,难度并不算太大。象棋的职业棋手在下盲棋时,脑海中都是一张图放下一整张棋盘,每盘棋一副图搞定。现在有两位棋手也在中国象棋盲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比拼环节你追我赶,刷新到了 1vs26盲棋多面打的盘数。国际象棋更是高达同时48盘。当然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先尝试一下下井字棋的盲棋,毕竟只有 3X3 的棋盘大小。其实你可以用 123456789 就可以准确定义 9个位置,

img_20240212_220735.png

连横纵坐标都省去了。井字棋的规则就是缩小版的五子棋,有一方能连成像这样三个一条线就算赢了,而且棋盘小变化也很容易搞明白。当然让大家对比一下其他棋类主要也是想让大家理解围棋的棋盘之大会带来怎样的一个难度提升。

img_20240212_220753.png

那我又是怎么会去挑战围棋盲棋这么一个超高难度项目的呢?

毕竟围棋盲棋曾被公认为是人类脑力的禁区。我在第一次尝试之前也从没想过自己有可能完成,那么正是因为在清华上学期间棋友间讨论韩国人121手的世界纪录,于是我鼓起勇气想去打破这个所谓的纪录。我只是觉得自己能比121手下的多,没想过可以下完一整盘棋。但是,没想到我第一次下棋局就下完了,历史上第一盘完整的围棋盲棋就在2001年一个普通的夏日夜晚完成了。

之后我也有过不少次的盲棋表演,也稳步的尝试了一对二、一对三、一对四,慢慢同时下几盘棋我也不会感觉到有更大的压力。到了2015年,挑战完蜂巢迷宫之后,很多围棋圈的朋友也很好奇我的极限在哪里,于是我先是在清华完成了1vs4的预热,之后在2015年底完成了 1vs5的开创围棋盲棋多面打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挑战。

通常来说,我所参加的挑战耗时都非常长,蜂巢迷宫是4个多小时,盲棋多面打4盘8小时、5盘10小时。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些挑战的信息量比较大,对记忆准确性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必须要转化成长时记忆才能完成。但是其实人的潜力都是很大的,所谓一回生二回熟,对于新事物多尝试几次会很快提升能力的,现在我也有个搭档,就是盲棋下的很好的其他棋手。至于说我的极限在哪,我觉得可能需要确定这种努力有科学意义才去做吧,我觉得我整理加工记忆信息的记忆牢固程度可以允许我挑战10天半个月这种大信息量的长时记忆任务,换算一下的话蜂巢迷宫至少能力上千格,围棋盲棋的话同时50盘100盘超过国际象棋的48盘,我认为也是完全可以的。

9. 吉尼斯纪录诞生中的一局

img_20240212_220829.png
img_20240212_220843.png

那今天我在这里还是举一盘棋的例子,来说明一下我是如何把一盘棋记下来,运用了哪些方法使得我在回忆时有迹可循。 这盘棋是我在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1vs5的时候,对德国棋手乔纳斯威尔迪克的一盘棋。这个对手可以说是我当时对手里面最强的两位之一,他和一个俄罗斯棋手都欧洲的6段高手。这盘棋我是白棋,考虑到这里的学员大部分应该不太有围棋基础,所以我今天的讲解主要还是淡化围棋知识,更多的是从记忆的逻辑上来分析具体内容。

大家都知道一部小说的故事情节,我们一般会分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4部分,当然这4部分长度不一定那么平均,太长的部分也可以再拆分成小的组块,每部分的重要性和核心点也都并不是完全平均的,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这样的拆分,把一个故事通过对这样的来龙去脉的理解串联成自己可以讲出来的故事。而围棋往往也分成布局-序盘-中盘-收官等阶段。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和理解小说几乎同样的思路,来理解记忆一盘围棋。

比如这盘棋,当时吉尼斯世界纪录要求我在5盘棋中至少赢下4盘。这盘棋是我一度曾经想要放弃的一盘,可以说是情绪波动较大、故事情节较为丰富的一盘棋,真的就像是一部小说,有着自己的来龙去脉。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img_20240212_220907.png

开局非常的有趣,对手是很出名的不走寻常路。可以看到1-3-5对于每个角来说都是第七条线,

img_20240212_220920.png

而我赛前就知道对手的布局套路,所以很有针对性的准备了布局策略。大家可以到我的第8手抢走了一个他最喜欢的位置,这应该说是非常奇怪的开局,也针锋相对,因为很罕见很特别,所以记忆犹新。估计对手也是很少遇到这样的情况,看得出他的火气上来了,10手棋一过他就碰过来了。前面互相的所有棋子都没有挨在一起,但是这一手围棋的术语叫做“碰”,

img_20240212_220935.png

一看就是撞上来找事的,用北京话说这叫“碰瓷儿”。生活中,这也是很生动的一种情绪,这是一个很小的段落,但是作为故事情节的梳理,这个部分很重要,是整个小说的开始,是非常重要的引子、线索。很简单的一个分段,我已经把情绪特征、图像特征以及背后含义的理解这些可以引发回忆的线索,整合成了一个立体记忆网。

10.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img_20240212_221002.png

如果说上图还不足够充分说明问题,那么接下来的几步棋完全可以强化之前整理的特征。 第15手黑棋断上来,战斗正式打响。解释一下这个断,这个形状双方的棋子都被切断了联系,这个斜向上没有线的,所以是没有联系,

img_20240212_221030.png

是很激烈的对战的状态,就像打仗时,部队之间隔着敌人的军队,互相纠缠在一起,战斗肯定很激烈。这个图是上一个图的递进,这样一个短暂间隙的重复强化记忆,能够有效的把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总的来说这盘棋的开端内容非常的清晰,就是互相斗气,迅速展开战斗,特征可以说是非常鲜明,情绪也被完全调动起来了。

img_20240212_221044.png

随后的战局发展仍然是非常激烈。这里面很多下法之间是有很强的逻辑关系,需要对围棋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很顺畅的进行记忆,由一个思路引发出对应的走法,理解就是天然的线索。当然,对于一个大的段落,比如到现在也好几十手,我们再赋予一个标签线索,我通常会用情绪的标签来定义。

这一段发展给我带来的情绪上最大的调动,就是下到这里的时候,我一开局故意破坏对方(意图)来下的这步棋,

img_20240212_221057.png

就是这步方块的这个位置。如果没有它,对方可以下在这个位置,

img_20240212_221107.png

我这里面的棋都危险了,但是我这个棋子的位置恰到好处,就是无心插柳的一步棋竟然在战斗的关键时刻带来了意外之喜。当时我也是感叹这盘棋下的真是太顺了,真是要是什么有什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变化图。

img_20240212_221132.png

这个变化图也是辅助我加深记忆,纯化情绪和图像的特征,这个子的位置简直是神了,刚好困住黑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围棋(这个名字)围住黑棋。偏一路到这个位置都是挡不住人家了,真是不偏不倚歪打正着。

img_20240212_221152.png

随后的战斗进入白热化,对手在劣势局面下开始疯狂反扑。因为一盘棋的中盘阶段往往是比较长,所以我也会通过更有逻辑性的分段,来让每部分的故事情节串联在一起。这个段落就是对手第一声场战斗遭遇失败后的新的发力点,这里也是形成了围棋中非常复杂的一个情况,叫做“打劫”。如果对前段时间围棋AI人机大战有了解的话,应该对打劫这个词不会太陌生。对此,我并没有感到慌乱,因为这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该来的总会来,我的心情依旧灿烂。

img_20240212_221213.png

对过了大约30几手,打劫的争夺告一段落,虽然局面变化很大,我吃了他上面,但是他也困住了我中间,

img_20240212_221226.png

但是局势依然在我的掌握之中,顺风满帆。

img_20240212_221248.png

然而对于我来说,真正的高潮还是在这两手棋。150和152,非常可怕的失误,将棋局推向了最高潮,本来已经是胜利近在眼前,现在又乱套了,心情遭受了重大打击。我自己都难以想象,竟然会出现了如本图这样的一个低级的漏算。

img_20240212_221305.png

这个形状是很形象的一个名字叫做“乌龟不出头”。这就像个乌龟头,这是乌龟壳。

img_20240212_221319.png

说到这我想说,围棋盲棋对于犯错的容错率更低。大家都听过“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吧,而在蜂巢迷宫中,我其实也犯了低级失误,但是我可以很轻松的面对,因为都没有人知道我犯了错。所以很显然我在下围棋盲棋时更要集中精神,尽量避免犯错。但是人总是有可能会犯错的。

img_20240212_221408.png

这个时候棋局进入尾声。局面由于我的失误变得混沌甚至是困难。我当时为了完成吉尼斯规定的5盘棋赢下至少4盘的标准,曾经想过放弃这盘棋,然而在我最痛苦的时候,突然又发现还有这步棋可以自救。

img_20240212_221419.png

这盘棋也因此就化险为夷了。我的心情也是经历了从大喜到时大悲,然后从大悲又到大喜的这么一个过程,留下了深刻的情绪标签线索。

img_20240212_221442.png

随后寥寥几手,棋局就结束了。整盘棋就像小说或者过电影一样。开端的激烈对峙,发展的顺风满帆,高潮的离奇失误,结局的化险为夷。就这样一个故事就讲完了。由此串起了一盘棋的回忆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其实复盘的能力,每个围棋高手都会具备,这就是熟练理解的作用。

11. 总结

img_20240212_221520.png

最后以一张我的脑扫描图的部分解读为依据,总结一下我这个大家眼中的“最强大脑”又是怎样炼成的。 分析结果认为在我做与空间记忆相关的任务时就是第一个图,大脑的负荷相对其他任务要轻松许多,同时参与空间加工时起到重大作用的大脑纹状体,扫描结果认为我的纹状体要显著大于普通的标准。我们第一节课学过大脑可塑性、用进废退,正是因为我平时爱看地图、下围棋等等经常用到图像处理的能力,使得大脑的这一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所以纹状体才会大。

之所以能下围棋盲棋,无他唯手熟尔。我不到6岁开始学棋,20岁第一次下盲棋时正是棋艺最熟练的阶段,同时看地图锻炼的空间想象力对于盲棋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而蜂巢迷宫,一方面也是我对规则进行了深入分析,充分理解立体信息记忆网的串联作用,同时因为下盲棋的原因,我也是对蒙眼挑战并不感到恐慌,再结合符合科学原理的记忆习惯和特点,才能够顺理成章的完成挑战。

所以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学习进步才是最有效的进步途径。不要高估自己,迷信自己可以学会什么秘笈可以一夜之间突猛进,也不必妄自菲薄,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开卷有益,任何学习都会有收获。所以 保持谦逊,开卷有益

实战-五大学习场景应用

目录

  1. 什么是学习?怎样才是学会?
  2. 坚持科学学习的原则和方法
  3. 英语单词记忆–词根记忆法
  4. 英语单词记忆–记忆顺序
  5. 英语单词记忆–语义知识网络
  6. 英语单词记忆–注意发音
  7. 古诗词文言文记忆–思维导图
  8. 古诗词文言文记忆–图像记忆
  9. 古诗词文言文记忆–字头记忆
  10. 古诗词文言文记忆–关键字提示
  11. 历史事件记忆
  12. 数理化公式记忆
  13. 考前如何复习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长期保持和灵活运用,但是人们小常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表现看成是衡量学习效果的指标。

1. 什么是学习?怎样才是学会?

img_20240212_222037.png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习系主任鲍勃.比约克教授说, 真正的学会不是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是记忆的长期保持和迁移

一些方法看似减慢学习速度,却能够促进学习的长期保持和迁移 。因此,判断我们是否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不能依靠主观的感觉, 主观感觉往往会误导人 。一般来说感觉学习很轻松的学习,而且自我感觉也很良好的学习,并不意味着你已经完全学会了。如何才能真正学会,而不是自以为学会呢?

2. 坚持科学学习的原则和方法

img_20240212_222129.png

首先,是比约克教授提出的适度学习难度原则。要知道轻松的学习往往不能带来有效的学习效果,科学的方法是要增加学习过程的难度,创造适度的学习难度。这里的提高难度就是我们之前课程中提到的,通过分散学习来增加学习时间这种间隔,增加复习时回忆的难度,也可以是通过利用测试效应的效果,利用一些自我测试方法比如默写或者给别人讲解或者参加考试等方式来提高学习过程中的挑战,也可以通过改变学习材料的物理特征、组合方式呈现的通道等等来变化学习材料的方式,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更大程度提高大脑的参与度,提高学习过程的愉悦感并降低疲劳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这种学习效果能够在记忆中可以长期保持,并且可以灵活地迁移到其它知识中去。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将各种通过知识迁移整合成全方位的立体的记忆网络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借助自己已有知识的经验让学习内容之间发生有意义的联系,也就是将大量可用的信息组成少量的组块,使得我们的记忆广度大大增加。

除了组块我们还可以通过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思考,达到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材料。这种通过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结构的方法也就是我们之前所述的理解记忆法。这种理解记忆的方法可以使得你的记忆更加全面精确牢固。而在具体的线索上,我们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信息的综合整理使得回忆线索更加丰富。

3. 英语单词记忆–词根记忆法

img_20240212_222211.png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英语单词的记忆–词根记忆。

利用英语的词根来进行单词记忆,也是很多英语辅导机构常常提出的记忆方法。这种方法之所以能够广泛流行,也是 因为它正是符合了我们记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也就是组块记忆 。简单来说词根记忆法就是根据单词的构词法,背诵并识记单词词根、词缀包括:前缀后缀。这一过程正是利用了组块,把一个单词分成若干组块。比如这个例子,通过熟练记忆词根,每次在学习新的单词的时候就可以找到新的单词和已经学过的旧的词根之间的联系,这样通过以往的知识经验构建新的联系,在理解单词含义的基础上来背诵新的单词,而不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死记硬背 。

比如,在学习了否定的前缀 in 、un、dis、non 等,当在学习比如说 indirect、unpleasant、disablility、nonsense等单词的时候,几乎是很自然的就把单词分成两个组块,否定前缀和后面的单词部分。而且也能很快的理解单词的含义,这样不仅很快的记住单词的拼写也能记住它对应的中文意思。

4. 英语单词记忆–记忆顺序

img_20240212_222241.png

在实际的英语学习中有一个现象让我一直感到非常的纳闷,为什么我们绝大多数英语单词书都是按照字母来排序,然后我们学习单词的时候也是按照字母顺序进行,第一页的第一个单词永远都是A。很多意志不够坚强的人总是背了前几页就放弃了,过了一段时间回来,又从头开始。这样的学习准还会暴露信息,就是人家说不定可以从你认识的单词的起始字母到底是A还是C判断出你学习的毅力如何。大家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往往也是类似于今天把 F 背完,周未要背到 J,同学见面打招呼也是问:“你背到那儿了?”,“我才背到G,你都背到T了,这么厉害!”,这样的对话实在是有趣。但困扰我的是这样的学习单词究竟是有什么理由?当我们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别人可能会反问你,“如何背单词还需要理由吗?”。或许在他们看来,只要你把单词背完了就可以,用什么方法是无所谓的。我想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无论是编写词汇书还是使用词汇书的人都没有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按照字母排序的一个主要优点在于编排的方便,因为我们电脑的系统很快就能把所有单词按字母顺序排好序。或许这样做还查询的方便,因为我们把单词书当作一个工具书,查找新词相对更加容易。但是问题在于,你可以把它当成工具书,但不适合当作学习用书。单词书应该按照他们之间的语义规律来进行编排。

根据语义类别的原则来学习单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方式 。根据类别学习单词有很多很多的优点。 首先,它符合人的大脑加工信息的习惯 。人的头脑中的语义规律处于一种自动激活扩散的方式,如果你知道了上衣的表达方式,你一定很想知道裤子用什么单词,如果你知道裤子所用的单词,这个语义通路就可以继续连接下去,但是你如果不知道相对应的单词,你的语义联系可能就停止在这里了。或者你必须运用中文,但这样就不利于培养英语思维的习惯。

其次 ,这样的方式学习单词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记忆单词。由于建立了这样的语义规律, 这些单词在头脑中被回忆起来的机会就更多 ,你看到衣服的时候就自然想到了裤子,从而也就不自觉地复习了一遍裤子。

第三 ,这样的学习语义的好处还在于你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些单词,掌握单个孤立的单词没有办法让你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某个单词。如果你要和别人讨论某个话题,你需要 掌握很多和该话题相关的词汇 。如果你只知道上衣的表达方式,你很难和别人讨论和服装有关的话题。

那么,所幸的是现在确实也存在一些不按字母排序的词汇记忆书。比如这个乱序版-词根记忆。但如果你面对的单词实在是比较纷杂没有按词根分组块,也不好按语义整理分组,或者时间有限要先抓重点词汇,那么我们还可以试着按词性来进行分组。比如动词优先,其次是形容词,之后是名词,最后是副词这样的顺序去学习,也许能使考前的复习更有针对性。

动词—形容词—名词—副词

如果你面对的上一个大量的单词表,想要整理分组,又感觉无从下手,只能从字母排序上做文章的话,那我也建议你不要按照A到Z的顺序,反倒是可以优先从Z、X、Q、Y、J等等冷门的首字母开始学习整理,能够相对有效的增加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想办法找到你自己喜欢的合理的分组方式。

5. 英语单词记忆–语义知识网络

img_20240212_222702.png

掌握了某个单词词汇的意义后,我们还要让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是涉及语义学习的基本原则,建立语义知识网络,心理学家非常强调语义知识网络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义网络的形成是我们能够熟练使用语言的基础。而且要 尽可能忘记中文,形成英语的语义知识网络 。如果各个单词之间没有形成很强的联系,我们没有办法说出一句完整的话。从更深的角度讲,形成语义网络是我们大脑知识有效的组织方式,没有建立语义网络,我们的知识就没有办法运用。形成语义网络是我们思维的根本,无论是聚合思维还是发散思维,无论是具体思维还是抽象思维,无论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都需要建立在像这样的语义网络的基础之上。但是要形成完整的语义网络必须依照科学的学习方法。

语义之间建立联系有很多种方式,但最主要的是有3种。第一种是根据它们的类别,比如衣服,这样可以整理出很多有关衣服的词汇,或者某个专业领域,或者某一类相关的人或事物。

clothes:

  • hat, scarf,tie, bow ties, jacket, suits, sweater, alove

另一种形成语义网络的基本方式则是词汇之间的搭配,如名词和动词、动词和名词、动词和副词、形容词和名词之间的搭配等等。

ball:

  • kick, hit, throw, move, ship, buy, sell

除了类别和搭配还有其他,比如说通过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对比联想等等,建立语义网络。因为这些复杂的联系方式,使各个单词的语义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从而能够充分描述主观的心理世界和客观的物质世界。比如说呢,我们形容人的外表

beautifull—pretty—handsome—charming

有这些个beautiful、pretty、handsome、charming等等这些近义词,也可以有一些ugly这些反义词组成这样的语义网络。

beautiful—ugly, clever—foolish

6. 英语单词记忆–注意发音

img_20240212_223000.png

英语是一个典型的拼音文字,这就像我们的拼音一样,如我们一看到“Meili”这个词,我们就知道它读什么,

Mei Li Happy

这是因为这个词的每一个字母都代表的这个词的部分发音。我们因此能够根据发音规则把看到的字形Meili这个几个字母转化成一个读音。英语同样如此,如happy,我们看到这个词我们也知道它读什么,因为这里有一个规则。虽然这个规则并不是在所有的时候都适用,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够把我们所学的规则准确读出一个单词来。这个规则就是形音转化的规则。它对我们的阅读非常重要,有了这个规则,我们可以不用死记每一个单词的发音,有了这个规则,我们还可以读出我们从来没见过的单词。

掌握发音规律–> 准确读单词的能力 –> 阅读能力的核心

我们不需要词典,也不需要一个老师,我们就知道一个新的单词会怎么读。这种形音转化的规则非常关键,但仅记住这个规则还是没用的。

  • 掌握读音,有利于记忆拼写、语义和听力提高
  • 脱离教科书、词典和老师
  • 听觉记忆容量大于视觉记忆,有利于记忆更长的单词

我们需要不断地练习,达到熟练自动化运用这些规则的程度,也就是形成了准确读单词的能力。形成这个能力非常非常的关键,它是英语阅读能力的核心。为什么这样说呢?要考虑大家的兴趣和背景,我在这里只讲述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在于,我们有了这个能力就能够准确 掌握一个单词的读音 ,有了这个准确的读音,我们在听到这个单词的时候我们 就知道这个单词的什么、怎么写 。我们很多人学过很多单词,但只是在阅读的时候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却并不知道它的准确读音,因而造成了听力理解的困难。

第二个重要原因是在于我们有了这个能力我们可以 脱离教科书、词典和英语教师 的帮助,随时运用这个能力。这是一个放在我们脑子的工具,非常方便,能够迅速的使用。我们很多时候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一些单词却不知道怎么读,很多人要么不带字典,要么懒得去查等等,结果就是没有正确掌握单词的读音。而如果我们有了这个能力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第三个重要因为在于有了这个能力之后我们记忆单词的方式也发生改变。我们以前记忆单词都是死记硬背,记住字母和它的顺序,如troueers,我们很多人都这么记 t\r\o\u\s\e\r\s ,这样不断的重复,一直到最后记住,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蠢笨和低效的方法。如果你有这样读单词的能力,你就可以通过发音来记单词,通过发音的方法来记忆,一方面减少记忆的负担,另外人脑的 听觉记忆的短时记忆容量也要强于视觉记忆,可以帮助记忆更长的单词 。而且我们通过声音更容易不经意间不断重复,同时,这种记忆的结果是让我们可以听懂和说出这个单词,达到实际运用的目的。

7. 古诗词文言文记忆–思维导图

img_20240212_223443.png

讲完了大家最关心的英文记忆,再来说一下仍然是记忆难点也是学生时代背诵要求最多的古诗文记忆。

首先,对于任何语言文字类的记忆发出声音的熟读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古人读书摇头晃脑拉长声的诵读方式虽然有些过于夸张,但是建立听觉记忆的多感官通道还是会有作用的,就像刚才说英文单词的记忆 。我们不用照搬那种集体大声朗读的方式,但是自己完全可以在方便的时候多读出来几遍,通过声音增加记忆联系的标签线索。而从理解角度,图像记忆和思维导图都能很好的辅助理解,也可以试着从字面直接理解,或者去了解创作背景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对每一个记忆目标,我们都可以建立一套立体的记忆网络,使得回忆的线索更加丰富。

我们之前曾经讲到过思维导图记忆法,对于信息量大的文言文的记忆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大家是否还记得那节课讲到的《出师表》,

img_20240212_223508.png

看上去满屏的文字啊,通过思维导图把文章脉络进行分析整理,对文章的理解就容易多了,记忆也会轻松许多。当然,那张图只是找的一个示例,我们在这节课呢,自己专门做了一篇文章的思维导图,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操作方法。

我选的这个例子呢就是《岳阳楼记》,

img_20240212_223528.png

我读书的时候这篇就是要求背诵的,当然我那个时候还没有接触过思维导图,但是当我这次做完这个思维导图之后,印象中和我当前的记忆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比如整体文章的结构、一些句子的对仗、还有一些名字的排列等等。所以说思维导图其实是把文章放进一个框架里面,每个部分用不同的线索进行记忆。拿《岳阳楼记》来说,在对文章理解基础上,我把它分成四个部分。

img_20240212_223555.png

第一段就是介绍这篇文章的背景。第二段讲得是作者开始观察和构思。第三、四段是描写这里景观和文人的情怀,是最主要的一段。第四部分是作者的思考,这正好也是一个写文章的顺序。所以记住这四个部分,整篇文章的结构就串下来了。当然必须要说一下,离开校园已经很多年了,我做的这个思维导图是根据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来做的,如果和课堂老师的讲解有差别的话,大家还是要遵照老师的讲解内容,毕竟是他来考试考你们嘛。

文章架构搭建好了,下面就是在每个部分下面对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了。

img_20240212_223743.png

《岳阳楼记》的第一段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交代背景。这是我引入一个常用的“5W”方式,也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他们对应的单词第一个字母都W,这样基本的第一段的内容就完全包含在里面了。大家看"时间",庆历四年春,还有越明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地点是巴陵郡。人物有两个,一个是滕子京,一个就是我,作者范仲淹。事件呢,其实也是有两个,一个是要重修岳阳楼,还有一个就是滕子京想让他来写这个文章,但是我把后面这个事件写到人物之间联系了,这是我的理解,把它放在事件也是可以的,看大家觉得怎么记忆效果好。最后就是原因,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这里其实也是解释了为什么是两个时间节点,因为要工作一段时间才能有政绩才能有经费重修重阳楼。这样的话,按照5个W的方式,就把开头所有内容都包含进去了。

img_20240213_011336.png

下面看这段,我把这段定义在作者在构思,因为它前面写了作者是在观察,最后又提出思考,所以我觉得更像是一个构思过程。然后我就把它分解开。这里面我认为包含着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有共同点,都是前面描写,后面都有和前人比较的内容。这两个结构对照着记忆就不会有遗漏了。但这两个部分又有不同点,讲自然风光的时候,作者认为前人说的很完备了,自己已经没什么可多说的了,但是讲到人文的时候,作者认为同样的景色不同的人欣赏之后感受是不同的,正因为是不同的,所以才能引出后面的文章。这一段的记忆呢,就是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都是先描写再比较,描写的时候可以再找诸如空间、时间这样的线索,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

img_20240213_011400.png

后面两段都是作者描写登岳阳楼观洞庭湖的内容。前面最后一句提到了大家观赏这里的景色是有不同的情感的,所以这里正好是从悲和喜两个方面展开。先悲后喜是这里的顺序,也和这篇文章的名句“先天下之忧面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顺序是一致的。这样就比较好记忆了。然后咱们看,悲和喜的描写中,见景生情这个词就非常准确的代表了文字的逻辑,因为他们都是描写景色然后由景色引出悲和喜的情感。而且这两段文字都通过“登斯楼也”这四个字,将景色描写切换到感情描写,所以这样下来,这两段文字虽然多,但是结构其实是高度一致的,只需要记忆具体的景色和感情的文字了。

img_20240213_011418.png

最后一段,我把它总结为作者的深度思考。写作顺序和思考的顺序是一致的。先是和古人比较,发现了差异的存在,然后指出差异的原因,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接下来,写出这些差异的具体表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接下来是提出疑问,“然则何时而乐耶?”随后给出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这篇文章最有名的句子。紧接着最后一句以作者感受到共鸣为结尾。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思维导图辅助记忆的特点。首先,思维导图的构建是建立在对文章的理解之上,理解了文章才能选择思维导图的架构,是按照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或是其他逻辑顺序等等。按照一定的规则,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搭建出一个文章内容的骨架,骨架之间的关联越明确越好,这样我们在记忆、背诵的时候就不会有缺项,也不会记错顺序了。之后就是往骨架上塞肉了。这里根据文章内容可能会有很多方法,比如刚才提到的对仗、词的个数,对于细节还有很多方法,比如字头记忆、谐音记忆,这里就可以每个人因人而异,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了。

最后再强调一下,通常来说,字数较少的诗句或者文章做思维导图的意义不大,思维导图通常对于文字信息量非常大的情况,而且即便做了思维导图,也仅仅是有了骨架,骨架上的肉也就是那些详细的文字内容还是需要我们用各种科学记忆的方法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成为长时记忆的。

8. 古诗词文言文记忆–图像记忆

那接下来我再讲一个我个人记忆最深刻的内容,纵观古今歌赋,最能打动人心的诗篇要算是毛主席这道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

img_20240213_011535.png

那美妙的词句霸气十足,尽显王者风范,同时也有很多隐含内容,富有韵味和哲理,使得整首词更有魅力。

这首词的上阕描写壮美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作者对此引发的感叹出发,引出秦皇汉武等历代英雄人物纵论古今。对这首词的记忆,我们主要也是采用这样几种方法。首先,熟读几遍,建立一些韵律感,增加一些声音线索,比如像“莽莽”和“滔滔”这样的叠声词,而从理解角度,这里可以采用触景生情的方式,尤其是在北方过冬的人,或者说你很容易想到这样的北国雪景,相信不难勾起你对这首词上下两阕的首句“北国风光”还有“江山如此多娇”的回忆。有了首句,后续的内容会更容易顺势而出,而且由这样的情境和图像你也会不由自主的将自己代入此情此景,产生和原作者一样的感触甚至情怀。另外还应该透过字面结合历史背景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这首词创作于1936年红军到达陕北后的过年的前后,公开于1945年的“国共和谈”期间,再结合毛主席更早期的作品《沁园春.长沙》中,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词句,细细本作下阕结尾“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境,能够感受到这是前后两个作品之间的对仗和设问解答。上阕的“银蛇”隐含于“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秘境。“欲与天公试比高”隐含于与国民党蒋公一决高下的决心。这些句子巧借描写景色,将作者的理想抱负运筹于大自然之中,隐去真龙之意,把自己的属相巧妙运用在诗词里,毛主席他是生于1893年,属蛇。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线索的理解,对比联想,配合声音和图像的线索,我们就建立了一套立体的记忆网络,想要记忆这一个目标就不会再觉得困难了。

9. 古诗词文言文记忆–字头记忆

img_20240213_011611.png

另外有此时候,尤其是对于更小一点的孩子,比如小学生,并没有太多已有的知识经验,也不是很容易理解作者的心境,那么也可以适当地用一些关键字提示的方法来记忆。

比如这个例子,据说是现在小学课本中的一首诗,我看到这个材料时,它甚至带着拼音的,那一些不太喜欢历史的孩子,可能无法理解杜甫在安史之乱后返回家乡的心情,不喜欢地理的也可能不知道官军收河南河北,包括诗里面这些名都是哪。这个时候用之前介绍的整体理解、思维导图、立体记忆网络恐怕都不会那么好用,孩子的知识面不够,那么我们可以视情况临时建立一些特殊的联系,比如这首诗,我们熟读几遍之后,对每句的韵律节奏有了一定的把控,假设能够差不多做到给出每句的第一个字,便能够顺藤摸瓜试着回忆起单句的内容,到这个程度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可以试着把每句的字头提炼出来,形成一两句类似口诀的内容。

比如这首诗就是“剑初却漫 白青即便”这个字头,如果觉得不好理解,还可以谐音改成“剑出却慢”,甚至可以配合想象一个“剑刺出去了却发现还是慢了”的画面感。如果觉得白青有点拗口,也可以先用青白来记。这样的律诗中间的句子是对仗,调换一下问题也不大,也能在回忆时引发两句的整体联想。

通过这样的整理,我们不难记住这样的字头串,形成一个关键字的口诀。有了这些关键字的熟记后的提示作用,我们就不难回忆出整首诗的每一个单句了。

10. 古诗词文言文记忆–关键字提示

img_20240213_011633.png

关键字提示的话,字头是能够引发连串回忆的。在一些其他的不太需要强调理解的文字性内容也可以使用。而在古诗中,由于有很强的押韵的规律性,所以用来引发回忆的关键字也可以是韵脚,就是每句的尾字,也可以作为重要的记忆线索。

比如王翰的这首凉州词,前两句是非常有名的名句,更是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的尾字韵脚组合,就是这个“杯催”。有了这么一个关键词提示,那么在回忆整首诗的时候,除了可以由这俩字回忆起前两句的名句,也可以知道押的韵是 ui 想到全诗最后一个字是“回”, 并且由这么一个悲催的状态心境,想到最后一句凄凉的“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样的例子其实还可以举很多,但这种有点无厘头的关键字相对适用于年纪尚小,对古诗文的解读能力不够的时候使用。如果你的理解完全够用,那么关键字如果是能够和诗文的精神相匹配,记忆效果一定是更好的。所以对于古诗文的记忆熟读后建立多感官的记忆线索,努力地去理解,结合图像、联想等建立立体的记忆网络还是最推荐的方式。

11. 历史事件记忆

img_20240213_011725.png

我们接下来再看历史事件的记忆。比如我们先来举个例子,我们来看这张中国历史朝代纪年表。 我们可以怎样去记住一些重要的时间年份呢?我会推荐的绝不是死记硬背的方法,而是比较侧重于理解记忆,同时还有一些数学联想,也可以结合一些随机的即兴发挥,来记住一些重要的历史年份,不一定要求每一个数字都烂熟于心。但至少可以知道什么事件大致发生在什么年份,这才是一个算是基本学懂了历史。

比如这张表,大体分成三段,首先可以看得出,按照时间顺序,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封建社会之前,夏商周是相对时间很长久的朝代,如果再结合“中国历史朝代歌”来共同理解。在这么一个10个短句的诗歌里“夏商与西周”,仅仅是一句话就把约占中华历史时长的三分之一的年代一笔带过。而且这段历史相对来说也不是大量学习记忆知识的重点,这都是因为这几个朝代年代相对久远,对现今社会的影响并不是那么大了。我们只需大概记住夏朝的起始年份大约是公元前的2000多年,和我们现在所处的是公元后2000多年,数字大约互为相反数就可以了。

img_20240213_011747.png

那中间这张图年份大概是可以把公元纪年当作中心来分成左右两半。左西汉右东汉,和我们看地图的左西右东也能够联系上,于是就可以大概记住西汉是公元前,东汉是公元后,中间还间隔了短暂的新纪元,也就是这个王莽篡汉的新朝。那魏蜀吴三国的开国年份分别是220,221,222三个相邻的数,平均数是221,相反数就是公元前221,恰巧是秦王朝统一全国的年份,这样记起来很有相对称性,又能够很好的理解短命王朝的大约存续的时间长短。那么“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与“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这两句都体现了乱世割据的特点,年份比较乱但这些小国小朝相对来说也不是那么重点。这张图的历史时间跨度虽然也大约是三分之一,可是在朝代歌中却是占了6句的篇幅,可见这段历史相对来说是比较乱比较分裂的,直到下一行的隋朝才又重新统一了中国。

那接下来我们可以重点讲一下,对我们现代的社会影响最大的也是离我们最近的这几个王朝。朝代歌中“隋唐五代伟,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有内容的其实也就这两句。但也是占了大约是三分之一的时间长度,这些个朝代大多有着近三百年的持续时间,可以称得上是统治时间长,在历史上留下重要烙印的时代。隋朝和元朝虽然是短命王朝,但也是结束乱世、一统全国的强势存在。可见在这个古代历史阶段,这些统治者的执政水平相对来说可能是比较有研究价值的,也是由古代向近代现代转变的重要阶段,是我们今人学习历史的重点。理解了这些特点,再配合上一些数字记忆的技巧,记住这些改朝换代的年份就不是什么难事了。经常会有人推荐揩音或记忆术转码图像的方式去记数字,但是大家不要忽略的是,数字本身是有意义的,息息相关的历史中,很多数字也是存在关联意义的。如果我们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字的敏感是可以做到用逻辑理解的方式去记忆数字的。

比如想要记住隋唐宋元明清的起止年份,可以先从元灭金宋的年份入手。比如1234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字,

在公元纪年中,这种4位数阶梯式排列的数字年份仅此一个,4321年还早着呢。所以这个1234可以称得上是记忆的一个重要线索,这一年是宋金对峙多年后,蒙古铁骑南下改变了局面,金朝覆灭的那一年,从汉人角度虽然是大快人心,但是唇亡齿寒的道理在这里也得到了印证,不久之后的1276年,宋朝也随之覆灭。1276和1234也有关联,可以记住是在同一个世纪里金宋一起被来,数字上也可以互补,3加7等于10,4加6等于10,把这一组数字记住。也可以以此来推导出其他朝代的数字,我们之前说了,这些长时间统治的王朝,历时都是差不多300年左右,宋朝被灭如果是12xx年,那么开国就是9xx年,这个数字也很好记。中国的国土面积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很好的一个关联,宋朝也是960年起始的。五代十国很短暂,只有五十几年,也很有关联,五代十国,五十五五十,这里有个907年不是什么重点。再往前按等差数列推三百年,唐朝的开国年代就是6xx年,这个数字也极其有特点,大家有些数学知识的会知道黄金分割率近似值是0.618,那618年就是唐朝的开国年份,大唐盛世黄金遍地啊,拿黄金分割率的数字关联记忆是再好不过了。再往前的隋朝是短命王朝,所以是5xx年,唐朝618,隋朝就是581,81和和18数字顺序恰好相反,当然我个人这里辅助记忆会更强,我是81年8月1日出生,8181,581年呢我就是81年,我肯定是对81有天然的深刻认识,所以隋朝的这个581对我尤其好记。

那我们刚刚也说了,元朝是短命王朝,所以之后明朝建立的年代就是13xx年,这个数字是1368,三六一十八是一句乘法口诀,能把这几个数字都涵盖。再往后推约300年,清朝改朝换代的年份是16xx年,这个数字是1644,四四一十六,又是一句乘法口诀,最后清朝被推翻的年代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就是辛亥年,皇帝制的历史至此结束,1912年中华民国就成立了。

所以通过寻找数字关联的方式去理解记忆,既能对这段历史每个朝代的时长有深刻的理解,也能找到很多有意义的联系线索,有助于搭建立体的记忆网络。

img_20240213_011842.png

除了通过对数字加工的方式记忆,还有很多建立立体联系的方法。

比如中国历史和外国历史对比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这两部分内容是分开学的,但其实他们之间也有着很深的联系,如果能对应起来,可以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比如清代,大家都知道康乾盛世,乾隆皇帝又有十全老人之称,但是如果把中国历史和西方历史的时间轴放在一起进行一个对比,会发现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间,西方也发生了很多大事,包括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兰西革命、还有北美独立战争等等,

img_20240213_011858.png

这些都是西方发展的重要事件。而这个时候,清朝却在执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所以之后才逐步走向衰落,以至于才会有后面的鸦片战争。可以说,乾隆皇帝就是一个纨绔子弟,康熙和雍正给留下的基业太好了,所以不思进取。中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这也算一种体现吧。在我看来,清朝的衰落,乾隆绝对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咱们平时接触的信息,中国历史肯定是听到的更多,联系到西方的历史背景之下,对于我们的记忆和理解,会有很大帮助。

我们也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把这些都罗列到一起,如图所示,这样就更加清晰了,同时也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联系,能够更好地帮助记忆。例如在1793年的6月20日,英国大使的使团四艘轮船进入中国领土,他此行是代表英国国王来中国建交的,所以当大使和乾隆见面的时候是想双膝跪倒还是单膝下跪,他自己曾经纠缠不休。这个使者来到中国的时候,正是乾隆82岁大寿,除了这些礼物外,英国使团还配备了训练有素的卫队,想表演一番现代炮兵的装备与队列供中国皇帝检阅,乾隆却不稀罕听西洋的礼炮声,觉得不会比鞭炮爆竹之类更能烘托喜庆的氛围,挥挥手,让太监们将这些怪模怪样的枪炮原封不动地就运进了圆明园的仓库。到了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讶异地发现当年赠送给乾隆这些礼物一直“藏在深宫人不识”,闲置在库房里,蒙满尘土。看到这些,英法联军都感觉有点后怕,如果乾隆当时打开这些礼物,安排能工巧匠去钻研学习,没准清国的军事实力也能大大增强,他们也许并不能那么轻易打开中国的国门。

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记忆历史事件不再是孤立的了。事件之间也可以建立更多的联系,我们在调取记忆的时候也就有了更多的线索,因为历史上各个国家发展本来就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大脑中建立的联系越多,也就能越能更好的理解这些历史。

12. 数理化公式记忆

img_20240213_011923.png

我们再来看数理化公式的记忆。

最好的记忆方式毫无疑问是深入理解,当然必要或合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联想、图像和思维导图的方式辅助理解。在这里我们拿一个具体的例子和一个统筹的范例分别说一下。

大家先看这个具体的公式,

\(C_n^m = C_n^{ n-m }\)

\(C_n^m = C_{ n-1 }^{ m-1 } + C_{ n-1 }^m\)

是高中数学里面讲排列组合时的组合数的两个性质的公式。可能有很多还没上高中或者没学过这些的人,还看不懂C是组合数符号。但我相信我可以给大家讲明白,靠的就是用故事的方式去理解。

第一个公式形式比较简单,理解起来也容易。比如,我们抽奖从10个球中取一个出来,那么n就是 10 ,m 就是 1,那么Cn 取m就是 \(C_{ 10 }^1\)

\begin{equation*} C_n^m 就是 C_{ 10 }^1 \end{equation*}

表示有多少种取法。那很容易,大家都知道有10种不同的取法。那如果我们要求是10个中选 9个出来 ,就等于是选一个被淘汰的,一样也是10种可能性。

\begin{equation*} C_{ 10 }^9 \ 也是\ 10 \quad C_{ 10 }^9 \ 等于\ C_{ 10 }^1 \qquad 同理 \ C_{ 10 }^2 \ 就等于\ C_{ 10 }^8 \end{equation*}

第一个性质非常好解释,但是第二个公式看上去就稍微有点复杂了。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就不那么容易记住和熟练运用了。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去理解记忆这个第二个公式呢?我们仍然应该试着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应用场景,编成一个大家都理解的生动的故事。

比如,我们说有某个小班长接到一个任务,是从全班包括他自己在内的10个学生中,选出4个人组成一个值日小分队。相当于 n 是10,m 就是 4,这个数学式就是 \(C_{ 10 }^4\)

表示有多少种可能的组队方法。那后面这一串数学式是什么呢?

我们假设这个小班长有两种可能的考虑,一种是他喜欢起模范带着作用,做劳动争先恐后,那么他的任务就是从剩下 9 个人里选出 3 个和自己一起纵队就可以了,所以这个 \(C_{n-1}^m\) 就是这个 \(C_9^3\) ,

有这些种组合可能的选法。另外班长还有一种考虑,就是他有别的任务他自己不去了,那么他就要从另外 9 个人中选出4个人做值日。就是这个 \(C_{n-1}^m\) ,那么就是 \(C_9^4\) ,这么些种组队的方法。

img_20240213_015456.png

两种考虑的组队方法组合数加在一起,就是班长选了自己的C9 3种加上没有选自己的C9 4种,就等于是总共可能的组队方法的数字了,就是这个C10 4. 所以回过头来单独看这个 公式,

\begin{equation*} C_n^m \ 等于\ C_{ n-1 }^{m-1} \ 加 C_{n-1}^m \end{equation*}

就不会再觉得难以理解了。那其实这个公式呢还可以有个口诀,

  • 化简之前,脚码相同肩码差一
  • 化简之后,脚码加一肩码取大

来让我们更容易找到应用的时机,那就是如果看到“化简之前,脚码相同肩码差一”的,那么使用“化简之后,脚码加一肩码取大”这样的口诀就可以 了。

通过这样的编码故事联想深入理解,加上口诀声音记忆的辅助可以帮我们形成多重的回忆线索,让我们更好的领会和使用组合数的性质。

img_20240213_015810.png

讲了一个具体的例子,我们再来说说整体理解,尤其是考前复习统筹安排可能用得上的范例。

我们知道,数理化的学习更加强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如,多如牛毛的三角函数公式、一大类的化学式等等。我们可以试着从整体上去理解记忆,一学期或整个在考前,我们可以试着把这段时期学过的重要知识点、公式等等自制成一张大表。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整个过程就是一遍很好的复习和自我整理归纳,梳理知识结构,加深理解。大家可以看有些表甚至做的有点思维导图的意思。二是可以把书变薄,原先在课本里散落的内容提炼出来可以有效减低翻查的难度。三是可以放在自己希望它反复出现、自己习惯看到的位置,甚至有必要的话可以复印了贴到几个地方,利用不经意的反复出现来加强联系。我当年高考前就用过这样的方法,但是现在那张表应该已经找不到了,不过我从网上也随便找了几张示意一下,这表看着都很有年代感 了,但一看就是学霸做的,比我当年的可是精致多了,这还标着页码呢。

13. 考前如何复习

  • 把握重点难点
  • 妥善安排时间
  • 避免考前突击
  • 加强自我测试

那我们刚才说的自制公式表也算是数理化考前复习的一种方法了。此外还可以总结很多共通的考前复习的注意事项,大概有这 4 个部分。

第一就是把握重点难点。抓住主干,避免枝节。这点很容易理解,在我们复习的时候,尤其是复习时间不怎么充裕的情况下,一定要对复习中的中心内容有所把握,不要浪费时间在一些琐碎的、不重要的知识点上。把重点难点都攻克了,其它内容复习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第二就是妥善安排时间。主要是强调提前计划并且分散学习。不要想着复习是很容易的事情,对于我们常人来说如果不及时复习巩固,大脑是很容易遗忘所学内容的。因此,我们一定学会妥善安排我们的复习时间,提前做好复习计划。我们在这里要把握几个原则,首先复习要及时,因为我们学习以后不久,遗忘就可能发生啦。第二就是随着不断的复习,我们记忆能够保持的时间相对会更长,因此复习的间隔也可以逐渐地拉大。第三复习要分散在不同的时间,而不要集中在一起,同样的复习次数,如果安排在不同的时间,而非集中在一天以内,可以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第三就是避免考前突击。因为考前连续突击很可能要牺牲睡眠,一旦缺乏睡眠,记忆无法巩固,思想上的焦虑也会导致压力过大。而且考前突击很容易出现记忆线索混乱来不及整理的情况,使得考试时无法正确地提取回忆。科学利用睡眠,这个简单而轻松的原则让我们的记忆变得更加牢固,而且我们知道,压力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是倒U型的曲线,适当的压力会让人更加专注和高效,但大多数感受到压力的时候已经不处于“适当压力”的状态下,因此考前重压下的突击学习很容易导致记忆效果变差,甚至是记忆线索混乱又没时间整理,在考试的时候提取回忆也会大受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复习的时候要提前规划,注重休息睡眠的作用才能让考试准备的更好 。

最后的重点就是加强自我测试,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学习。这样做可以提升学习效果,了解自身的学习程度,还可以尽可能的适应考试情境。首先我们说一下,测验效应是我们反复提到的有效的策略。测验是需要自己通过思考和努力来回忆正确答案,这个过程相对是较难,需要调动更多的大脑资源,会更大限度的提高大脑的参与程度,并持续保持注意力。但是这样做往往能够激发我们学习动力,并且实现长久的记忆。其次,通过自我测试还可以自我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从而有利于自己查缺补漏,更加有针对性的复习。第三自我测试还可以使我们更加适应考试的情境。一方面可以缓解考试场景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增加回忆时提取的线索,更容易通过测试的场景回忆起当时学习的情境,方便追踪到我们真正需要的记忆。

实战-五大生活场景运用

目录

  1. 如何牢记发言讲稿
  2. 我的实例
  3. 向乔布斯学习
  4. 如何牢记人名面孔
  5. 如何让自己更好的记忆
  6. 如何帮助别人更好的记忆
  7. 如何牢记电话号码
  8. 如何记忆行程安排和地图
  9. 关于专业工作者
  10. 如何克服粗心健忘,延缓大脑衰老
  11. 总结

1. 如何牢记发言讲稿

img_20240213_020327.png
  • 结构清晰、理解记忆
  • 思维导图、辅助记忆

首先我们从记忆发言稿开始。

现在的不论是校园还是职场对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都越来越高,不论是演讲或是汇报,包括简单的会议发言,如果能够做到行云流水精彩纷呈,那不仅会让我们的信心大幅度提升,也会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机会。那么如何能够牢记发言稿,让演讲获得预期的效果呢?

首先,对发言稿的理解毫无疑问是第一位的。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是自己撰写发言稿,那么在撰写的时候我们就要保持思路的清晰和连贯,文章结构清晰内容连贯对于发言的背诵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上中学的时候,学习写不同文体的作文,老师教学时通常也会总结各种相应的文章段落结构,让我们按照固定的结构去写,这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议论文的结构,我印象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具体到段落可以采用先提出关键论点,然后展开论述,最后强调总结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但在写作时可以让思路更加清晰,听众也能很容易抓到重点。发言稿的记忆和大有段文字的记忆最大区别是发言稿可以不要求逐字逐句都和原文完全一致, 因此如果能够将文章的结构脉络和关键地方的词汇做到了然于胸,效果就不会太差。

之前我们提到过的思维导图记忆法恰好可以非常完美的满足这个需求,尤其是针对信息量较大的文章,而且思维导图可以在撰写文章的时候就开始使用,可以更好的理清和优化文章的结构和脉络,也将我们头脑中抽象的文章结构图像的方式呈现,这对记忆是非常有利的。当然我们之前也提到过思维导图是在搭建文章的骨架,里面的具体内容的记忆还需要采用之前提到的各类其他的记忆方法,比如分组块、联想、图像等等。

2. 我的实例

img_20240213_020405.png

我们举一个我近期要做的演讲的实例,讲一下我是如何梳理文章结构,并利用思维导图辅助记忆演讲内容的。

首先我要确定主题。主办方希望我做一个关于围棋与少儿智力开发的讲座。

img_20240213_020427.png

那么我要问自己,这个主题是不是我要讲的;我适不适合做这个讲座,大家都认为我是“最强大脑的队长”,于是认为我对智力的话题最有发言权,但其实智力是什么,智力是怎么组成的? 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标准。我们对智力的分类存在着诸如大脑五力、八大智力等说法。每个部分如何关联,重要程度如何区分,都存在一些争论。《最强大脑》节目里有一个 六维能力雷达图 作为摸底选手能力的一个参考,也是一种智力分类的方法。我们可以以此作为引子展开这一话题,节目中也出现过一些 有围棋基础的或者背景的选手 ,他们的能力也很有代表性,比如今年12强中年龄最小的孙奕东就是一个例子,当然,我本人也是个案例啦。 绝大部分围棋有过人天赋的人其实都具备方方面面的智力特点 ,很多围棋高手也都配得上“最强大脑”的称号,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上节目罢了。主要是因为下棋的人更注重思维的深度而非速度,而节目上因为要考虑播出时长和收视率等等,所以更注重比拼速度,像我当年迷宫这个4个小时解一道题的项目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所以围棋高手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展示机会。从这个角度说,我是很幸运的一个个体。很多人会问我是如何开发智力。当然,我爱好广泛,对很多智力项目都感兴趣,但是我想把我大脑成长的99%的功劳都归功于围棋。因为除了围棋,其他的大脑训练对我来说都非系统性的,说是浅尝辄止也不为过。很显然,围棋对智力开发的作用是巨大的,而且围棋并不是只适合少儿去学习,成年人一样可以,这是由围棋的特点决定的。以上就是我对这个讲座整体的梳理的总的概述,提出一个观点,就是 围棋促进智力开发 ,对所有人都有效。

img_20240213_020604.png

接下来的第二部分就是整个演讲的主要内容,细分的去讲述围棋开发智力的具体表现。具体的分段分块的方法是两方面,一是围棋在不同水平阶段锻炼的能力是不同的,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此后再分析围棋对智力开发作用的全面性,先看围棋重点锻炼了哪些智力因素,再看围棋还能锻炼到哪些其他的能力,甚至有些是我们据理解的非智力因素,但也会对人展现出的智力起到某些作用,比如我在节目上也曾经强调过的六维能力雷达图之外,还应该有一个“精神力”,系统而又具体的分析完围棋开发智力的具体表现。

img_20240213_020631.png

最后一部分再总结观点,别的智力项目很多不具备围棋的某些特点,所以对大脑的开发作用和围棋相比有所不同,而且有一些科学实验可以证明我的一些想法。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何时开始用围棋锻炼大脑都不为晚,围棋真的是完美的诠释了“开卷有益”,“活到老学到老”这两句话,可以说是最佳的智力开发工具。那这样的一个思路整理出来一个骨架,会使得我在演讲时随时知道自己讲到哪,下一部分该是什么?很大程度上就能避免紧张忘记了。

3. 向乔布斯学习

img_20240213_020651.png

说到演讲,可能受大家追捧的明星之一就是乔布斯了,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演讲者,每一次苹果发布会他都会为大家奉献一场精彩的演讲。关于他的演讲技巧,有人专门做了总结,其中有一条非常重要,这一条就是乔布斯会花时间反复对演讲进行演练,确保方方面面都没有问题,每张幻灯片都仔细撰写,这使他的每次演讲舞台都有剧场般体验,乔布斯做演讲看上去毫不费力,但是娴熟的表演来自于舞台下一次又一次不懈的演练。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不知道有没有观众留意到,在苹果所有的广告展示中、宣传图片、产品包装、视频或发布会展示内容一旦出现时间,那么一定会是上午的9点41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通常苹果的发布会都是会在当地时间 上午9点开始,而在正式推出新产品之前所有上台演讲的人一共都要进行4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进行铺垫,而到了正式公布产品的时候,苹果希望大屏上出现的时间能够与台下观众手上的时间是一致的,因此才将所有产品图像上的时间设置为9点41分。

那么如何控制演讲的进度,使得图像出现的时间能够如此准确呢?还是需要多次的彩排来作为基础。

演讲前的彩排对记忆演讲内容的辅助作用是非常符合科学记忆规律的,首先彩排的时候,演讲者需要主动回忆演讲内容,测试效应帮助演讲者更好的记住内容,而多次彩排也符合我们说的过度学习多次重复的规律。如果彩排的场景能够和实际演讲的情景保持一致,那效果就会更好了。

4. 如何牢记人名面孔

img_20240213_020712.png

接下来,我们讲一下如何牢记人名和面孔。

2012年,著名的成功导师鲍勃.普罗克特出版了一本名为《人脉资本:如何把你的人脉变成现金流》的书。这本书把人脉资源提高到了资本的高度,书中指出,在今天的新经济时代营销为王,最有价值的资本都是无形的,而人脉资本就是其中之一,确实如此,我相信每个人都越来越重视人脉圈的重要性,也希望不断拓展自己的圈子。

那么我们在社交中认识新的朋友,首先接触的信息就是对方的姓名和面孔,而准确的记忆并且叫出对方的名字,可以说是对方最基本的尊重,但实际上很多人都觉得记忆人名面孔有很大难度,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现在接触和认识新的朋友的机会和数量都大大增加了,让我们的记忆难度增加了,另一方面,也和我们没能够正确运用科学记忆的方法有关。

如何运用科学记忆的方法帮助我们记忆人名面孔呢?这里面首先要说明的是,记忆人名的难度是要大于记忆面孔的,实际上记忆人名是一个记忆过程,而记忆面孔更多的是一个识别过程。曾国藩曾经还写过一本叫《冰鉴智慧》的书,书里面将人的部分位置按照五行,金木水火土分类,这些都降低了识别面孔的难度,但是名字是纯粹的文字组合,有些名字具象一些很好记。比如,有个围棋棋手叫罗洗河,后面两个字取自陆游的“不知尽挽银河水,洗得平生习气无”这句诗,熟悉这首诗的自然就很好记了。但更多的名字,尤其是两个字的名字,第二个字通常代表家长的一些愿望,它没有什么图像感,这就非常难以记忆了。

5. 如何让自己更好的记忆

img_20240213_020727.png

当然,我们还是可以用科学记忆的方法总结出一些技巧来帮助我们记忆。如何让自己更好的记住别人的名字呢?

首先必须要说的是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名字相对其他的文字、数字而言,联系的建立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听错或者记错了对方的名字,也会是非常尴尬的,如果你下次叫错,非常的尴尬。另外,集中注意力也是会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所以这是一定要做到的。

第二就是尽量在谈话中使用名字,重要名字,大声地讲出来、检查、询问,通过语音和多次使用来加深记忆,对记忆有很多帮助。如何做到呢?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在对话中加入一些肯定或者疑问的句子,比如:“XX 你说的的我非常同意”或者“XXX 这个我还没太听明白”等等,这样既可以表现出对对方谈话的重视 ,也可以自然地重复和确认了对方的名字。

之前提到过,记忆名字比记忆面孔要难,因为记忆名字是一个回忆的过程,而记忆面孔是一个识别的过程。那么那名字的记忆和面孔等外型特征的结合记忆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脸部的特征包括头发的长短、颜色等等、眼睛的大小、双眼皮单眼皮、是否戴眼镜,包括鼻子的大小、形状等等,耳朵的大小、耳垂大小之类的,还有眉毛的浓密、粗细,下巴的形状等等。

如果觉得还是不够用,那就继续寻找新的线索,建立更多的联系。把名字和其他独特特征联系起来,让名字变得有意义。这里就要调动我们自己的想象力了。其实现在家长为孩子起名越来越讲究了,每个名字基本都是精挑细选,所以在听到对方名字时候,确认一下书写方法,然后问问名字的由来,这就是个很好的建立新联系的方法。

之后要做的就是遵循艾宾浩斯曲线,对新认识的朋友的名字进行主动的回忆,复习一下之前几个步骤中建立的联系。比如说我们在认识了人之后,再去整理一下通讯录或者给他进行一个标签(标注)。

6. 如何帮助别人更好的记忆

img_20240213_020801.png

刚才讲到了如何更好记忆,我们在生活中其实不仅在认识新的朋友,也会经常向别人介绍新的朋友,换位思考一下,我们也应该让自己的介绍方式能够帮助对方更好的记住彼此,具体怎么做呢?

我们在不断向大家强调建立联系的重要性,所以可以知道,在介绍的过程中,如果仅仅介绍姓名,那效果一定会很差。

如果能够把被介绍人的重要特点、事迹等等说出来,建立更多的线索,那么效果肯定会更好。

实验数据表明,在对话进程的后半段介绍一个人的名字比在前半部分效果好。但是我们介绍人的时候通常会最先介绍名字,那么在对话进程的后半段再一次或者多次强化这个名字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帮助对方记忆。

我们在一些活动中,会用到启动效应。启动效应是指由于之前受到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某一刺激的知觉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那么所以如果是组织活动的话,可以提前发放参与活动的人员名单,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帮助与会者,更好的记忆其他人的名字。

7. 如何牢记电话号码

img_20240213_020835.png

那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如何记忆数字。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些人对数字的记忆特别敏感,而他们之中大部分人的数学基础运算能力也都相当不错,这些人其实并不采用记忆术,也能记住大量的电话号码和一些重要的数字信息,比如我们最常用的银行卡号等等。这里面年轻的男性是居多的,这确实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习惯上的一些差异。但不得不说,这样的方式确实是最值得提倡的记数字的方式,经常使用还能够保持大脑活跃,某种程度上也能提高数学能力,达到知识迁移的效果。

那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些个看上去对记忆数字有天赋的人通常都使用了哪几种类记忆方法,使得记数字变得更容易了。

img_20240213_020903.png

第一个方法,比如说有某种特定格式的数。像AABB/ABAB等等有这种格式的,这样的数字组合以4或5位一个单元,对于记手机号码来说是尤其实用的方法。比如我的手机号的后5位是53530,这种成格式的数他们大多都有着天然的数学关系,比如相差整十或者十位数相同或者十位数个位数相反或者相等或者成倍。这样的格式不一定非得按照我们严格的数字分组,我们可以自由地去找到他的格式。这种方法能够将图像信息、声音的韵律信息、数学关系联想等等线索综合在一起,也利用多感官通道增多了标签,情绪往往也会被调动得更兴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很规整的手机号都会以比较高的价格来出售。

img_20240213_020944.png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数字也不是那么有格式的,是很凌乱的。比如4692 960031 1498 2581 ,这些数字他们是很有数学关系的,比如是类似倍数,92是46的两倍,98是14有7倍,或者是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就能运算出来的,96除以3减1就是31,或者是这种常用平方数,25是平方数,81也是平方数,或者是立方数、质数、斐波那契数等等,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第二个方法,就是寻找数字之间的联系、数学关系,建立了独特的数学标签线索,是可以很好的通过联想来记忆数字的。

img_20240213_020958.png

第三个方法就是通过常用数来关联。有点近似于找数学关系,比如数学上常用的三、四位数,什么618 2520 1024 1001 等等。但这里的常用数还可以是你日常生活中的数字,比如常用的生日、常见的年份、常用的电话号码、常坐的公交车编号等等。总之都建立了与常用的大串数字的联系,这样的这种联想记忆效果也不错。有些常用数也是自带情绪的标签,比如过生日了很开心。

img_20240213_021012.png

通常来说,前三个方法已经可以解决大多数数字的记忆内容了。但这里还是想提一下第四个也可以作为辅助的方法就是谐音。比如孔子的出生年份是公元前551年,如果说我们说“捂捂腰”,是不是还挺生动的描绘了一个老者的形象。记忆术的数字编码也大部分来自于谐音,比如5719 那就是乌鸡药酒,也是通过建立多种感官通道和联想来记忆。当然了,数学好的人通常会较少采用谐音,也不会提倡谐音,因为前三个方法使用的更为频繁。对于实在找不到规律联系的数字,也可以强记一组不多于短时记忆容量的数字,比如7的正负2的这个容量。虽然说,对于数学不好、平时也懒得动脑子的人来说,想要学习使用前面三种方法会有难度,但你们也不要灰心,因为平时我们手机已经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大量的电话号码等等数字信息,所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子。现在这个时代,需要纯靠脑子记住大量信息的场景已经非常少见了。当然,如果你非常成为记忆大师,希望表演快速记忆数字,你愿意去也是可以去训练记忆术的。

8. 如何记忆行程安排和地图

img_20240213_021043.png

下面聊一聊行程安排和地图的记忆。

其实现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辅助记忆日程的app和各种地图的app都很多,也非常方便,所以其实从效率角度上说,专门花时间去记忆这两项东西比起用软件来说效率是要低的。但是毕竟手机会有遗忘或者没电的时候,安排日程的时候,也不是所有人都会想好设定提醒功能,那么如何尽量高效的记忆行程安排和地理位置呢?

记忆的方式还是通过建立联系来记忆日程安排。如果仅仅记住某月某日某时有什么事情,这个肯定是容易遗忘的,实际上我们也不会单纯记忆这些,一定会为具体的事情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安排日程的时候尽量多为这件事情做些准备工作。比如说参加这个活动时候穿什么服装、最近的一顿饭该怎么去解决、在哪解决、交通方式、几点到场、要携带哪些东西等等。最好是在脑海中模拟出当天活动的场景,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更好的为这个活动做好准备工作,另外一方面也在我们大脑中建立了非常多的联系,这样就不容易遗忘了。此外,还要把单一的活动安排和其他活动安排结合到一起,现在大家的生活节奏都非常快,可能一天要做很多事情、或者说我们旅游一天要去很多地方,那么我们可以把上面提到的线索进行一个串联的整理。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安排这些活动,同时,任何一个事件的信息如果出现了都可以帮助我们回忆相关的其他的所有的事情的信息,也是有助于我们的回忆的。

至于地图的记忆,通常来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记忆地图,这也是大部分男性采用的记忆方式。一般我听男的指路,都是这个地方在东边或者说从某某路往南这样的方式。还有一种是记忆标志性的建筑,这是女性记忆的主要方式。女性在指路的时候,经常会说是在某某餐厅的旁边,什么某某商场对面,我身边的女性朋友都说自己不分东南西北,这不仅和个体有关,也和生活环境有关。比如北京城的大部分是东南西北正方向的路,所以用方向就比较容易说,不是有个段子啊说老北京两口子晚上睡觉的时候,老太太跟老头儿说你往西挪挪,其实就是适应了的结果。我们到了一个新城市,总会有一个适应过程,如果想很快的熟悉,我建立采用刚刚说的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了解一下城市的交通结构 ,比如北京还有很多很多城市都是多条环线从中间向四周辐射的,香港则更像是线性分布。熟悉了交通结构记住其中的一些重要节点或者形状,比如说北京的中轴路是向正北的,八达岭高速就是斜着会向西北有一个角度,这样的线索还有图像不断增多,我们对整个基本城市就有一个框架了。之所以选择交通线作为记忆框架,是因为现在城市建设速度太快了,新的建筑出现很快,但是城市整体的交通结构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的。此外,我们寻找目的地的过程也是在这些交通线上完成的,所以我们选择交通线作为记忆地图结构的载体。 然后就是在这个框架上加入标志性的好记的建筑 。比如说银泰大厦是在国贸桥西南角、国贸正对面等等,这样下来,不断补充结构上的节点,节点周边添加标志性建筑,慢慢的在脑海中就可以形成一整套地图了。

9. 关于专业工作者

img_20240213_021126.png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现在讲解的内容主要针对的是普通听众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如果是专门从事数字以及我们上节课讲得英文相关的专业工作人员,比如说同声翻译,对他们而言,以上的方法是比较难以满足他们短时间高强度记忆的工作要求的。这个时候,编码记忆也就是记忆术的方式也是可以适合他们。

实际上这些行业本身也在普遍使用这些方法。

比如我们刚刚说到的同声传译工作者,他们都会使用类似图中的所示这些速记代码。大家可以看到有一些图形,比如说圆圈啊、三角啊代替一些个很长的文字。

我们第三课曾经讲过使用编码的一个特点就是固定,一旦确定了编码表就不再变化,这样可以反复的熟练,反复的熟能生巧。但我还是想再次强调,如果不是从事某些特定专业的人员的话,我建议不要采用固定编码的形式,而是针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需求,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和记忆线索,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记忆效果更加灵活、更好,同时勤于用脑也可以帮助我们廷缓大脑衰老,预防大脑疾病。

10. 如何克服粗心健忘,延缓大脑衰老

img_20240213_021151.png

我们的大脑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 大约从40岁起,我们的大脑以每10年衰退5%速度衰老 。这种大脑的衰老会伴随着一些认知功能上的衰退,从记忆的角度上来说,大脑的老化可能伴随着学习新事物、同时处理多任务、回忆人名与数字等能力的下降。虽然一些研究表明有将 近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存在着记忆相关的问题 ,另一些研究也发现有些70多岁的老人在认知测试中的表现可以像20多岁的年轻人一样好。虽然我们不能逆转衰老的过程,但是采用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我们 每个人都有成为拥有年轻的大脑的“超级老年人”的潜力 。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的大脑保持年轻、减少大脑功能的逐渐衰退对我们认知能力尤其是记忆力的影响呢?

现有的科学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许多与较慢的大脑衰老相关的因素,这里我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些相对简单,但是方便操作,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中包括多做有氧运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经常挑战自己的大脑以及使用一些大脑训练游戏这几个方面。下面我将逐一为大家进行介绍。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了,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延缓大脑的衰老。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大脑的供血,促进神经远的再生与相互之间的联系,同时有氧运动也可以降低高血压、肥胖 、糖尿病、高胆固醇等健康风险。这些健康风险都与大脑老化与健忘症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究竟多少运动量才是最合适的呢?现在的研究还没有一个定论,主流的观点是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左右的快走、慢跑或者是游泳这类的平缓的有氧运动。最为重要的是最好能够找到一项你能乐在其中的运动并长期的坚持。

我们的大脑也不喜欢孤独,社会关系与我们大脑的健康之间的关系通常都被我们大大低估了。研究发现定期的社交活动与较低的认知衰退和健忘症风险相关,并且参与社交活动还被发现可以改善其他一些与认知功能有关的健康因素,例如心脏健康、抑郁等等。

另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些终身都在学习新事物不断挑战自己大脑的人,往往更少经历严重的认知衰退和健忘症。每5人有认知损伤或是健忘症的病人中差不多就有一个可以主要归因为平时较低的水平的心智活动。换句话说,我们的大脑实际上也是会“用进废退”,复杂的心智活动包括学习新技能、新语言、上一门课程或是学一种乐器,专家门普遍认同如果可能的话,参与越多样化的可以刺激大脑的活动是越好的。

刚才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些预防、减缓认知衰退的大的原则与方法。但是我们也要承认,衰老终归还是会慢慢到来的。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可以有一些具体的策略来把大脑衰老带来的认知能力的下降,尤其是 记忆能力的下降所带来的影响尽可能降低呢?

其实就像我们前面讲的很多记忆方法那样,我们很多时候 不需要靠着我们的大脑进行死记硬背,而是应该借助一些合理的策略来辅助我们的记忆 。例如很多老人可能因为身体原因需要 长期按时服药 ,但是却往往因为健忘的原因没有吃够量或是重复吃药,带来额外的健康风险。其实,仅仅用一个简单的小方法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方法就是 利用药物盒 ,提前将一周要吃的药物分配在每天的格子里,然后将盒子放在床头,这样每天起床之后吃没吃过药一目了然,杜绝了遗忘或是记错的可能。另一个策略也很简单,可以帮助我们改善经常丢三落四的情况。当我们记忆力衰退后,我们就很可能出现出门忘记带钥匙、找不到随手放的东西等现象,其实这个问题用一个小技巧也可以很大程度的改善,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将物品放在需要的固定的位置上 。比如说我们可以在门口柜子上放一个小盒子,里面只装出门必须要带的东西,例如钱包、钥匙等等,这样每次出门只需要检查一个地方,就可以确保需要的东西统统带齐,并且因为门口与出门这件事有一个天然的关联,我们也就理不容易忘记检查,携带我们准备的东西。这个小技巧看似简单,却十分有效,而且还十分符合我们之前讲过的有意义、有联系的记忆网络的方法。

最后一点就是,要 充分利用起外在的工具帮助我们记忆 。前面课程我们已经谈到了很帮助我们记忆的方法,但是当我们大脑老化后,我们还是要善于借助工具来帮助我们。例如我们可以在家里显眼的地方放置白板或是在冰箱上贴上冰箱贴等,将重要的事情我们一开始就把它写下来,每次经过看到的时候都会强化我们的记忆,哪怕我们真的没有记住,这些外在的提醒也可以帮助我们保存好重要的信息,不至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麻烦。

img_20240213_021427.png

接下来我们再介绍一种大脑疾病。大脑痴呆是严重影响人们思考和记忆的一类疾病,同时也会引起大脑语言功能障碍和产生情绪问题。最被大家所熟知的就是阿尔兹海默症,我们常称之为老年痴呆,是大脑痴呆这类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常见的症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很难回忆起刚刚发生过的事情,渐渐的患者开始失去语言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大脑基本功能丧失,最后导致生命的结束。而且,数据显示大脑痴呆类的疾病消耗的资金远远超过了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成为最贵的疾病。而目前医疗科学尚无可以治愈阿尔兹默症的方法和药物,而且世界著名药物企业纷纷停止了阿尔兹默症的相关的药物研发。根据流行病学研究65岁以上的人有5%有失智症,85岁以上则增加到20%,虽然脑痴呆类疾病可由基因、外伤、抑郁等因素导致,同时又无治疗方法,但从平均患病年龄65岁这个事实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个年纪,人体很多不被锻炼到的地方都开始逐渐的功能衰退,大脑也不例外,我们第一节课就提到了大脑的可塑性,我们锻炼自己的大脑不仅仅是为了平日的学习与工作能够提高效率,也是为我们自身的健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练习的方法。长此以往坚持下去来能够预防因为我们疏忽锻炼大脑而造成脑痴呆类疾病的潜在致病因素。

我们曾经听到过一种说法,年轻的时候用脑过度,年纪大了就会得老年痴呆,从之前我们讲过的内容可以知道,结论其实是恰恰相反的。大家都知道围棋棋手在下棋和训练中用脑量都非常大的,然而在晚年却大多是耳聪目明,比如著名的围棋泰斗吴清源活了100岁,直到去世前都一直没有停止在棋盘上的探索,著名的《21世纪围棋》也是他在晚年提出的。另一位日本棋手杉内雅男,活到了97岁,他晚年还一直在参加比赛,并且在95岁的时候战胜了20岁的年轻棋手,创造了年龄差最大的胜局纪录,而且直到去世前都一直在赢棋。所以多用脑只会对我们的健康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

我们之前提到,不建议大家学习和使用记忆术,就是不希望大家的思维固定下来,而是针对不同的记忆对象更大程度的使用脑力,更好的促进我们的大脑健康。

11. 总结

img_20240213_021446.png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整个课程的脉络。

我们既然确定了全课程的主题是围绕科学记忆,那想在鱼龙混杂的各种市面的记忆课程中为大家树立科学性,让大家不再对记忆感到迷茫。

那么我们第一节课的定位就是理论性的解读记忆的本质。不涉及什么具体的方法,关键词就是科学的总体的论述。

第二节课就是我们对待学习和记忆大体上的战略。大家平时有哪些容易忽视的问题、有哪些又应该特别值得发扬的规律,集中在第二节的“五大记忆秘诀”中讲述。

第三节课就是一些具体的战术了。记忆术也是战术的一种,并且被很多无良机构搞的神乎其神,其实并没那么神秘,而且不太贴合我们实际的需求。有很多更为科学的记忆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使用,这些都是我们在记忆中可以应用的战术。

后面三节课就是围绕实际的使用。有我个人的案例,也有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提出需求、给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为大家深入理解和使用科学的方式来记忆做出引导。

最后还是强调课程的初衷,就是希望大家可以融会贯通,根据自己的知识面和年龄阶段的特点,自主选择甚至创新记忆方法,不再惧怕记忆,最终做到科学 记忆